日尔曼人是欧洲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5世纪,他们就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他们为日尔曼人,就其历史发展而言,它们可分为南北两大支系。
北支系在北欧地区发展,成为现在的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麦人的祖先。南方支系又分成东、西两支。
南方支系的东支包括哥牧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等,在此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支系本身及其语言都同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之中。
南方支系的西支后来又形成了三个区域性集团。 ①北海沿岸集团,它包括巴塔维人、佛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鲁人和哥牧人等,前二个后来成为荷兰人的祖先,后三者融合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祖先); ②莱茵-威悉河集团,其中的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纪融合成法兰克人; ③三是易北河集团,其中的斯维-比人后来演变为施瓦本人(奥地利的哈布堡家族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就源于此),其中的马科曼尼人和夸迪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到公元8世纪,除去不列颠各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外,整个南方支系西支的日尔曼人都统一在法兰克王国之中,以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德意志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今天虽然原始形态的古老部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与部族同名的联邦州,但由于德国历史上小邦分治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继承了部族传统,并把这些传统、方言、乃至部族的性格特征保留下来,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在德国,人们被分为巴伐利亚人、施瓦本人、莱茵兰人、黑森人、梅克伦堡人、萨克森人、威斯特法伦人等。
“德意志”这词大约出现在公元8世纪,是指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的一种语言。“德语”一词本来是古高地德语中的THIOT,意即“人民”的意思。
法兰克帝国在卡尔大帝统治下达到鼎盛时期,它几乎包括现在的法国、意大利和以艾德尔河、易北河、萨河、多瑙河和德拉瓦河为界的欧洲中部地区。公元814年,查理大帝驾崩,帝国随即分裂。在分割帝国遗产的过程中,以讲德语和法语的区域为界限,帝国被分为东、西两个帝国。东法兰克帝国包括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施瓦本和图林根五个公国。公元911年,东法兰克帝国的末代皇帝卡洛林死后无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东法兰克帝国开始向德意志帝国过渡。
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即位,正式创立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和德意志王权,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德国历史的开始。这时的王国大致包括今日的荷兰、德国、瑞士、奥地利。公元936年,奥托一世即位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封建主势力,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并于962年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史称奥托大帝。东法兰克帝国改名为罗马帝国。此后这个大帝国在13世纪后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到15世纪以后正式定名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在11世纪上半叶时,德意志王权处于极盛时期。13世纪中期,中央政权日趋衰落
。
919年,亨利一世建立了勃兰登堡(柏林西部),以抵抗斯拉夫人的入侵,这就是普鲁士的前身。在这之后,开始了庞大的殖民运动,大批日尔曼人迁往此地(3个世纪后,易北河与奥德河之间的大片土地都被日尔曼人同化)。1226年,柏林城建立,同年,条顿骑士团领袖马索尼亚公爵强迫他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波兰境内)的斯拉夫人皈依基督教,但遭到反抗。
1231-1310年,西普鲁士被征服,原本的普鲁士土著(斯拉夫人)大多被杀,代之以日尔曼移民。这时,勃兰登堡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之一。 1356年,德皇查理四世发表黄金诏书,承认帝侯有选择皇帝的权利,使“神圣罗马帝国”中央皇权名存实亡,在德意志这片领土上分割出几百个小国。著名的选帝侯如勃兰登堡、萨克森、汉诺威、巴伐利亚、梅兹、科隆、波西米亚(即捷克)等是较有名的选侯。这一时
期正是欧洲各民族国家相继建立的时代,而德国却处于内战、分裂和落后的状态,未能形成一个统一思想的民族国家。为此德国人落得个“后起的民族”之名。
1410年,条顿骑士团被波兰击败,从此一蹶不振。1466年,根据多恩合约,东普鲁士包括但泽在内,并入波兰;西普鲁士则仍属条顿骑士团。 但到了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时,西普鲁士与勃兰登堡永久合并,勃兰登堡选侯继承了普鲁士公爵的头衔。
15、16世纪,意大利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运动在德国的影响就是1517年由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这是一场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教会权威的斗争,唤起了社会改革的新思想,同时他翻译的德文《圣经》,为形成统一的书面德语出了杰出贡献。 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使德国出现了天主教和新教两个对立的
教派,它们代表着封建诸侯的不同利益。宗教改革导致了新旧教派之间的对立,矛盾冲突,最终引发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也是诸侯与皇帝之间、诸侯相互之间以及德国与法国之间矛盾的结果。这场战争后来扩大为政治矛盾和宗教对立相互撞击的全欧性争斗,其结果是德国在领土、经济和人口上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并被分裂成360多个大小邦国和上千个骑士国。
勃兰登堡自1417年以来就一直在来自纽纶堡的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下,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它也加入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勃兰登堡在战争中损失了一半的人口和全部的工业、贸易,所幸普鲁士完好无损。
1640年,菲德烈·威廉(弗雷德里希)成为勃兰登堡选侯。为了扩大人口,他表示对所有的移民,可以保留完全的宗教自由。于是大批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荷兰移居普鲁士。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势(勃兰登堡周围强敌环伺,如瑞典、波兰、奥地利、法国,而又没有任何天险可守),菲德烈于是建立了一支与其人口很不相称的庞大军队,多达25000人,这在当
时的欧洲是很少见的。
1688年,菲德烈病死,其子菲德烈即位,他在1701年自己加冕为普鲁士国王,称菲德烈一世。他进一步的扩大父亲留下的军队,并积极加入欧洲的各场战争。在大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均为欧洲各国与法王路易十四的战争)中,普鲁士军队表现活跃,普鲁士王国逐渐成为欧洲新崛起的强国。
1713年,菲德烈一世病死,其子菲德烈·威廉即位。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战争机器。他把所有可能的财力都投在了军队建设上,强迫所有适龄贵族都必须进军校受训,以便在毕业后成为军官。士兵的来源是强迫服役或“抓壮丁”,这样他又把陆军从50000人进一步扩充到80000人,并用残酷的纪律、严厉的训练来维持这支大军。
1740年,他的儿子卡尔·菲德烈克即位,历史上称为菲德烈二世。他利用父亲留下的训练有素的大军,开始积极的扩张领土。1740年末,菲德烈大帝挑起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联合法国、巴伐利亚,对抗奥地利、英国,经过长期的战争,最后在1748年签订了爱克斯拉卡培里条约,根据条约,普鲁士获得了西里西亚和格拉兹。在之后的七年战争(1756-17
63)中,普鲁士又与英国联合,与法国、奥地利、俄国、瑞典交战,由于实力悬殊,普鲁士一度面临困境,但后来由于俄国的王位更迭,加上菲德烈在军事上取得的一系列胜利,最终普鲁士保住了西里西亚。
1786年菲德烈大帝死后,其子继位,称菲德烈三世。其间,普鲁士伙同俄国、奥地利瓜分
了波兰,获得了包括东普鲁士在内的大片的领土。在随后的拿破仑战争中,普鲁士一度战
败,丧失了一半以上的国土。但随着拿破仑的失败,普鲁士又吞并了拿破仑的附庸国,恢
复了原先的领土。
18世纪,德意志境内的普鲁士和奥地利崛起为两个起决定作用的权力中心,它们之间的斗
争基本上决定了18世纪的德意志历史。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从中世纪早期延
续至此的封建体制被涤荡。德意志帝国受到来自西方的冲击,普鲁士和奥地利企图以武力
对这个邻国进行军事干涉,但惨遭失败,在拿破仑军队的冲击下,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
1806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普鲁士的惨败,迫使其统治阶级进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改革。1813年10月,普鲁士、沙俄、
奥地利和瑞典四国联军在莱比锡城郊大败法国,德意志各邦国摆脱了拿破仑一世的统治。
1814年3月20日,四国联军占领巴黎,拿破仑王朝覆灭。
对拿破仑战争获胜后,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了欧洲新秩序,但德意志人想
建立一个自由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希望并未实现,取代老帝国的是由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
成的“德意志邦联”,这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此后,资本主义在德国得到发展,1834年德国建立了关税同盟;1835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
,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848~1849年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地民众斗争声势浩大。但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各地起义先后被镇压,革命逐告失败。
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猛发展,德意志已从落后的农业国
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分裂状
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
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不是空谈,而是要用铁与血”,即普鲁士必须以武力来统
一德意志,为此,这位被称之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为统一德意志,对内进步加强军事
力量,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施展外交手段,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1864年,普奥对丹麦作战(第一次王朝战争),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由
不得普奥共管。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奥地利战败,退出德意志邦联,普奥争雄局面结
束。1867年,建立了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北德意志邦联。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战胜法国,同时兼并了南方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
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塞宫接受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德意志长达952年的分裂状态,从此,德国作为一个统一
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崛起。
德国统一后,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德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
资本主义。1913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已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与英
、法、美等国相比,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晚,在对外扩张、侵占海外殖民地方面也较
晚,为争夺海外殖民地,德、奥、英、法、俄等国间进行了激烈的军事竞争。1914年,德
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向协约国投降。根据凡尔塞和约,德国失去了原有领
土的1/8和原有居民的1/10,并失去所有海外殖民地。
1918年11月,基尔港水兵举行武装起义,11月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政权最终
落入社会民主党人手中。1919年2月6日,在魏玛城举行了国民议会,会上选举艾伯特为共
和国总统。2月16日,组成了以社会民主党人谢德曼为总理的内阁,国民议会投票通过了魏
玛宪法,宪法于8月11日生效。为此第一个德意志共和国也称为魏玛共和国。
1929年,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魏玛共和国每况愈下。左翼和右翼激进主义者都利
用失业和普遍的贫困做文章,议会争吵不休,已无具有执政能力的多数党,各届内阁都仰
仗总统的支持。此时,无足轻重的阿道夫·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以貌似革命的宣传
,将极端反民主的倾向和疯狂的排犹主义结合起来,从1930年起扶摇直上,并于1932年成
为最强的政党。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总理。希特勒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国会纵
火案清除异已。随后他取缔了除纳粹党外的一切政党,掀起排挤迫害犹太人的运动,并利
用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在全国建立起恐怖的法西斯统治。成千上万的人不经法庭程序就被关
进匆忙建起的集中营。1934年,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大权独揽。魏玛共和
国短暂的14年寿命就此结束。
二战初期,由于英法军队宣而不战,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1940年4月,德国占领了丹
麦和挪威;5月,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月14日,法国战败投降;1941年春,德
国在巴尔干半岛又先后占领了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
希特勒在占领了除英国外的大部分西欧国家后,又集中300万大军于1941年6月22日清晨向
苏联发动了闪电战。包括苏联、美国、中国在内的世界53个国家对德宣战。1945年4月,苏
联和美、英、法联军从东、西两线进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为逃避审判在他的地下指挥
部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在废墟、瓦砾和万人塜中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苏、美、英、法四国占领,苏联占领德
国东部地区,英国占领了南部地区,美国占领了西北部地区,法国占领了西部地区,首都
柏林也由四国分区占领。盟国最高军事管制委员会是德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所作的决议
必须在四国军事长官一致同意下方能作出。战后初期,“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采取了一
些措施,解除了德国武装,取缔了纳粹党团组织,拆除德国工业设备作为战争赔款,分散
了过于集中的垄断经济,逮捕和审判了一些纳粹战犯。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开始实施分裂德国的政策。苏联柯罗夫斯基元帅
于1948年3月20日宣布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从1948年6月23日起在德国东西两部
分、柏林东西两地分别使用苏联和美国发行的两种不同的新马克。 苏联占领军于1948年6
月24日封锁了全部通往西柏林的陆路和水路通道,并停止了一切能源供应。西方国家也因
之中断了向苏占区的煤炭和钢铁供应。1949年5月12日,苏联解除了对西柏林的封锁,柏林
危机结束。
在西占区各州议会选举的基础上,1948年9月,在波恩召开了由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制宪会
议。1949年议会理事会通过了《基本法》,选举了第一届联邦议会,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大
选中获胜,它与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和德意志党组成联合政府,基督教民主联盟
主席康拉德-阿登纳出任第一届联邦政府总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 在德东部,
1949年5月30日,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10月7日,德国人民委员会作为临时人
民议院任命奥托-格罗提渥为总理,组成了临时政府,宣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10月,
苏占领军最高领导人代表苏联政府向民德正式移交管理权力,威廉-皮克当选为首届民主德
国总统。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出现了分别驻有占领军的、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东、西两个
德国,两个德国均将自己视为唯一合法的德意志国家。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意志帝国至
此共78年,德国再次走向分裂。
1954年,西德与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西德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
真正的主权国家,同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英、法在西德仍拥有驻军权。1955年
,萨尔人民举行自决投票,67%的公民要求回归德国,德法签署萨尔协议,萨尔区回归德国
。在1957年的大选中,基民盟、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获得绝对多数并单独执政。由于1961
年的选举失利和内政危机,执政了14年的阿登纳于1963年辞职,艾哈德继任西德总理,但
艾哈德也并没有创造出经济奇迹。1966年在经济衰退和政府内出现分歧后,艾哈德被迫辞
职。12月,基督教联盟与社会民主党组成“大联合政府”,基民盟主席基辛格任联邦总理
。1969年大联合失败,社民党与自由民主党以微弱多数组成联合政府,勃兰特出任总理。
他推行的“新东方政策”使西德怀苏联和东欧国家,包括与东德的关系有所改善。1973年
9月18日,东、西德同时被接纳加入联合国。1974年5月5日,两德在波恩和东柏林互设外交
常驻机构。1974年5月,勃兰特由于总理办公室一个名叫纪姆的工作人员的间谍案件而辞职
,施密特继任总理。1982年10月,施密特总理由于联盟党议员的不信任提案而下台,科尔
出任总理,并组成了联盟党与自民党的联合政府。1983年3月、1987年1月和1990年2月的选举,均确认了以科尔为总理的联合政府的执政地位。
民德自1949年10月建国后,实行总统制,由威廉-皮克任共和国总统。1950年民德加入经济
互助委员会,1956年加入华沙条约组织。1960年9月,皮克总统逝世后,由国务委员会取代
了总统一职。同年12月,人民议院选举乌布利希为国务委员会主席。1961年8月13日,乌布
利希下令修建柏林墙,致使冷战局势进一步加强。1973年,乌布利希逝世,维利-斯多夫当
选为主席。1976年,埃里希-昂纳克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
1989年苏联“政治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解体。1989年5月,匈牙利单方面开放
匈奥边界,为民德人绕道匈、奥逃往西德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大批民德人越过匈、奥边界
冲进当时西德驻波兰和捷克大使馆。9月30日,西德外长根舍宣布准许在驻波、捷等使馆的
民德公民全部进入西德,这一决定致使西德驻东欧各国的大使馆人满为患。致1989年底,
约有34多万名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为制止民德人西逃,昂纳克政府下令于10月3日关闭了与
捷克的边界,东德与其东欧“兄弟”国家的关系趋于紧张。10月7日是民德建国40周年国庆
日,东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及其他在中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的要求“民主、自由和
人权”的示威游行。10月18日,昂纳克被迫辞职,克伦茨当选为第一书记。但克伦茨也未
能使反政府的示威行动得到平息。克伦茨政府采取了妥协和宽容的态度,以致柏林50万人
上街游行,矛头直指德国统一社会党和政府。11月7日,民德部长会议集体辞职,事隔一天
,政治局集体辞职。11月9日,东德作出决定,私人可以在不讲明原因的情况下申请出国旅
行,并将很快获得批准。东柏林人纷纷涌上街头,向柏林墙冲去。而这时的边防战士并未
接到任何通知。晚22时,民德边防战士打开栏杆,让成千上万的人“不受阻碍地”向西柏林涌去,柏林墙壁被打开。鉴于东柏林人成千上万地涌向柏林墙1989年底,东德向西德移民总数高达34万余人。
科尔提出两德统一的“十点计划”,把两德统一提上了议事日程。1989年11月,东德人民
议院主席团宣布集体辞职,组成了以莫德罗为首的东德联合政府。1990年1月,莫德罗匆忙
访问了莫斯科,戈尔巴乔夫明确表示德国人“有权统一”。随即莫德罗提出民德政府的统
一方案。 1990年4月12日,东德组成了以德梅齐埃为总理的由基民盟、自由民主联盟和社
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联合政府上台后,实行市场经济,解散国营企业,开始民德经济和
私有化。
1990年7月,科尔再次访苏,与戈尔巴乔夫在高加索举行会谈,并同苏联签订了一项确定两
国之间关系的条约。以此为条件,换取了苏联的支持,消除了德国统一问题的主要障碍。
1990年9月12日,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西德和民德六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
2+4”会谈,签署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
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国在国际法上实现了统一
。
1900年5月,东德马克停止使用,西德马克在全国通用。8月,两德确定将西德的制度
全面引入东德。民德据西德《基本法》第23条,于10月3日加入联邦德国。9月20日,西德
联邦议院、民德人民议院均以2/3多数批准了两德统一条约。9月23日,统一条约由联邦总
统魏茨泽克签署生效。至此,两个德国已从法律上实现了统一。10月2日,民德政府各部已
被联邦德国有关部门接管,停止行使原有的职能。民德人民议院在按比例分配各议会党团
加入联邦议院人数后,于10月2日下午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民德军队已按联邦国防军的要
求接受整编,并同华沙条约组织达成协议,从德国统一之日起,不再享受华约成员国的权
利和履行对华约的义务。联邦德国在统一条约被议会批准后,即派出大批官员进驻民德政
府机构,从事交接工作。驻柏林的美、英、法三国盟军司令部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三国司
令签署了一项文件,宣布随即结束对柏林的占领使命。10月2日,东西柏林政府举行联席会
议,宣布柏林市正式统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