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

战场外发明的战争武器

历史上,一些发明原本不是为战场发明的,却意外地在战场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发明包括:刺刀、铁丝网、汽船、火车、电报、履带式拖拉机、照相机、氯气、潮汐预测机、DDT。(来源:南方周末)

    17 世纪初,法国和西班牙的运动爱好者们在猎捕危险猎物———比如野猪———时形成了将刀绑在步枪上的习惯。猎人们尤其青睐巴约纳(Bayonne)产的刀。这个靠近西班牙边界的法国小镇以出产高品质餐具闻名。刺刀(bayonet)也因此得名。 1671年,法国人最早将刺刀用于军队。到17世纪末,这种武器成为欧洲步兵的标准装备。从前,火枪手们装弹时,要依靠长枪兵保护他们不被袭击。随着刺刀的引进,每个士兵都可以兼任长枪兵和火枪手。 虽然现代武器使得刺刀日益被荒废,它们依然熬到了20世纪。部分原因在于,它们被视为有效的心理武器。一位英国军官说,“装备了刺刀的部队几乎从不会陷入肉搏战;这很可能是因为,当距离足够近时,有一方就会转身逃跑。”




 上世纪30年代末,战争阴云笼罩,美军开始考虑如何让士兵应对战场上最可怕的敌人之一:昆虫携带疾病。一战期间,斑疹伤寒———虱子传播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仅仅在东线就杀死了250万人(包括军人和平民)。在热带地区,卫生专家们还得担心蚊子携带的疾病,比如疟疾和黄热病。 军队需要一种安全杀虫剂,它能涂抹到衣服和床单毯子上。1873年由一名奥地利学生合成的D D T直到1939年还是实验室专用品,瑞士化学家保罗·穆勒在寻找羊毛衣物防虫方法时发现了它的杀虫特效。实验了几千种化合物后,D D T最终成为首选杀虫剂:它用量少,见效快,持续作用时间长。 D D T的效果如此强大,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第一次有更多士兵死于战场而非疾病。然而,二战结束前,就有昆虫学家和医学研究者警告指出,这种杀虫剂可能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带来长期危险后果。1972年,美国禁止了DDT的使用。

美国内战期间,普鲁士工程师加斯特斯·希艾伯特和南方同盟军一起待了7个月时间。他迅速得出结论,“铁路在双方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火车直到最后时刻还在运输军用物资,因此南方盟军修复铁路的速度几乎和敌人破坏的速度一样快。” 虽然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中也偶尔用到了铁路,但在南美战争,火车第一次证明了它迅速部署部队和物资的关键作用。骡子和马也能肩负同样任务,但效率低得多;10万人组成的军队就需要4万头骡子和马。 南北战争历史学家大卫和珍妮·海德勒写道,“假如战争早爆发10年,南方获胜的机会将大得多,因为那时南方和北方铁路发展的差距还不是太大。” 但是,等战争真正爆发时,北方已经铺设了2.1万英里的铁路,是南方铁路的长度的3倍。

铁丝网发明于19世纪末的美国西部,本来是用来防止牛群逃跑的。在第二次英布战争(1899-1902年,爆发于今天的南非)中被运用于战场。随着冲突的升级,英国军队采用了越来越残酷的手段镇压荷兰定居者的叛乱。手段之一就是修建一个碉堡网络,用铁丝网连接,限制了布尔人(荷兰后裔)在草原上的移动。当英军启动焦土政策后———摧毁农场,断掉游击队的供给———铁丝网方便了“集中营”的修建。英军将妇女和儿童关押在这些铁丝网包围的集中营里。 十多年后,铁丝网遍布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成为阻止步兵前进的武器。1917年出版的一份美国陆军学院手册简洁地概括了铁丝网的优势: 1制造起来简单快速。 2难以被破坏。 3难以穿越。 4不干扰视线和防御火力。

英国将军霍华德·道格拉斯在1858年的一篇军事论文中说,“临海国家好战的海军使用蒸汽作为动力导致海上行动方式发生突然巨变,必将掀起海上战争的全面革命。” 他的预言是正确的,虽然这场海上战争革命之前还有一场循序渐进的革命。早期的商用汽船用船身两边的浆轮推动———这减少了战船上能够部署的大炮数量,并将引擎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而且,每行驶几百英里,汽船就必须被拉进港口,补充燃煤。 即使这样,汽船还是具有巨大优势:它们不依靠风做动力;速度快;比帆船更容易操纵;尤其是在沿海地区;这使得它们成为袭击港口城市的理想工具。 造就蒸汽动力战舰的最重要元素也许是1836年发明的螺旋桨,它取代了浆轮。下一个重要突破是1884年发明的现代蒸汽涡轮发动机,相比旧的活塞汽缸设计,它更小巧、功率更大、更容易维护。


 同样也是在南北战争中,电报首次在军事冲突中扮演关键角色。19世纪40年代,私人电报公司已经开始营业。当战争爆发时,一个5万英里电报线路网络连接着美国的大小城市。 虽然约90%的电报服务位于北方,南方也利用上了这种现代通信工具。前线指挥官下达命令,迅速集中兵力对抗联邦军的进攻———1861 年,这一策略导致比尔鲁恩第一场战役的胜利。 电报改变了行政部门和军队的关系。之前,重要的战斗决策都被交给前线将军。直到电报出现后,总统才能真正行使他作为总司令的特权。 “林肯用电报加固了他的胆怯的将军们的脊梁,将他的领导远见传达到前线。”历史学家汤姆·惠勒在《林肯的T -邮件》一书中写道,“电报成为他赢得南北战争的基本工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程师们想要设计一种新的战争机器,它必须能够突破铁丝网、承受敌人的炮火,还必须灵活到能够穿越沟壑纵横的战场。他们最终从美国拖拉机身上获得了这种装甲巨兽的灵感。更准确地说是1904年由本杰明·霍尔特发明的履带式拖拉机。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霍尔特的公司———位于加州斯托克顿———就开始生产大型的蒸汽动力谷物收割机。为了让这种重型机器能够行驶在泥泞多坡的农田里,霍尔特命令他的机械师将驱动轮换成了“履带板”。 后来,霍尔特试图将他的发明卖给美国和欧洲政府,用于在前线运输炮弹和物资。亲眼目睹过拖拉机行动的人中有一位是英军工程兵团中将E·D·斯文顿的朋友。他在1914年给斯文顿写了一封信,描绘了一种“美国机器,具有魔鬼一样的攀爬能力。”不到1年后,斯文顿设计出了可以穿越战壕的坦克。1916年9月15 日,在索姆河战役中,坦克首次登场。 历史学家雷诺德·维克说,“第一辆军用坦克没有一个美国零件,然而,1904年11月,斯托克顿出现的技术革命证实了,凭借履带重型机器也可以在崎岖的土地上畅通无阻。”

感谢飞机和照相机,空中摄影侦察在一战时期日趋成熟。最初,飞机被用于帮助大炮更准确地打击目标。后来,它们被用于制作敌人战壕和防御工事的详细地图;袭击后评估损失;甚至用于侦察“后方梯队”行动借以窥探敌人的作战计划。德军著名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男爵说过,一架空中照相侦察飞机往往比整个战斗机中队更有价值。 当然,敌人的军队也在想方设法阻挠空中照相侦察。地面目标被涂上掩护图案,巧妙伪装起来。法国人甚至借助了立体派画家的帮助。 最为有效的反击措施是将侦察机击落。因此一架侦察机往往有多架战斗机护航。空中“缠斗”的时代开始,飞机也因此成为战争武器。

历史学家普遍认同,现代化学战开始于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伊普尔战场上,德国士兵打开了5730个装有有毒氯气的罐子。英军档案显示,那场战役中,7000人成为毒气受害者,其中350人死亡。 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认识到德国印染工业使用的廉价化学品氯的特性使之成为理想战场武器。氯即使在冬天,气温低于零下十多摄氏度时依然保持气体形态,由于氯气重量是空气的2.5倍,可轻易沉入敌军战壕。被人体吸入后,氯气攻击肺部,导致水肿,受害者被自己的体液窒息而死。 在那之后,战争各方都开始寻找更致命的毒气,导致一战战场毒气弥漫。而氯是制造多种战争毒气的重要成分,其中包括几乎没有味道的碳酰氯,它导致了一战战场上近80%的毒气死亡。

1944 年,盟军计划入侵欧洲时碰到一个难题:应该在海水涨潮还是落潮时登陆诺曼底? 支持涨潮登陆的一派认为,上岸后,士兵暴露在敌军火力下的时间更短。然而,德国将军隆美尔花了几个月时间监督海滩障碍物和陷阱的修建,试图以此挫败盟军登陆,他称这些障碍物为“魔鬼花园”。在涨潮时,魔鬼花园将被淹没在水下,几乎完全不可见;落潮时则会暴露无遗。 最终,军事策划者认为,登陆最好选择在一个清晨潮水低,但潮水慢慢上涨的日子。这样一来,登陆艇就能避开德军障碍物,工程师们有时间清理掉障碍物,为之后的登陆做准备。 除此之外,盟军还希望在登陆的前夜有足够的月光,协助飞行员投放伞兵。 于是,盟军请教气象学家和其他专家计算出一个潮水和月光条件都最理想的日子。这些专家中包括英国数学家阿瑟·托马斯·多德森。这位英国数学家建造了世界上最精确的潮汐预测机 ———用以减少船只入港时搁浅的危险。多德森的机器基本上是一台原始计算机,用几十个滑轮进行计算。多德森计算出了诺曼底登陆的理想时间段———其中就包括1944年6月5至7日。最终盟军选择了6月6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