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争霸中,对以后魏蜀吴三国的形成有重大意义的战争有三个,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它们都是积极防御的经典军事战例。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中的最后一个。
在与东吴联合发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已有军队二万人,虽经过战争的消耗,其部队人数不会低于万人。后来向孙权借荆州,实力大为增强,刘备西向取川时,史书虽未确切记载详细的有关兵力的具体数字,但有“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的叙述,其中并不包括刘备留下部分兵力镇守荆州。所以,刘备入川的兵力至少在二万以上,同时刘璋也派出法正率四千余人往迎刘备,之后刘璋又派兵增援刘备使其进击张鲁,史书记载“先主并军三万余人”,此处的“并”应当理解为将荆州兵与益州兵合并。
随后,刘备又向刘璋借兵万余,理由是回援荆州由,但是这时的刘璋已开始提防刘备,只给予他四千军队,其他物资给其半。那么这时刘备的兵力已经达到三万四千人,并且数次击败刘璋的部队,刘璋部下李严顺势向刘备投降,而张飞、诸葛亮、赵云也从荆州驰援刘备,使其军队更为壮大。当初,张飞为宜都太守,所属兵力接近万人,那么这时入蜀增援刘备的军队加上李严投降的军队,则使刘备的军队扩充至五万。
但此时,东吴对刘备的扩张大感不安,而且也恼怒刘备得益州而不还荆州,因此出兵攻打荆州,“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那么此时刘备怎么会把五万主力全带回荆州而与孙权开战呢?因为成都是兵不血刃而拿下,成都多年不遇战火,又是刘璋的治所所在,部队加上壮丁也会有近三万人,通过诸葛亮的临时治理和征兵使刘备的军力大增,这才有可能让刘备带着五万主力回救荆州。通过后来关羽北伐襄阳的经过,大致可推算出荆州的部队应有三万,若保守估计,此时的刘备各处部队的总兵力是能够达到十万的。
在此之后,刘备又在与曹操争夺汉中全胜,因而占据汉中的军事资源。刘备的兵力在战争中虽有消耗,但此时刘备仍然会拥有超过十万的军队。虽然之后关羽败亡,但蜀汉政权的军事实力仍然会有十万左右的军队。及至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史书所记载的兵力数字的情况只有蜀军的“进兵秭归,兵四万余人。”和吴军的“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恒等五万人据之。”既然是四万对五万,那何来以强胜弱之说?
原来,在公元220年时,中国的人口进入了低谷,多年战乱加之自然灾害导致人口锐减,据考证,三国时期全国的总人口不过千万左右。四川虽未遭到破坏,但毕竟只有一个州,而且就是在章武初年之时,刘备仍然没有控制东汉时益州南部的几个郡,只是后来诸葛亮出马才平定南方,而且少数名族控制的地区已经占了蜀国领土的近三分之二,也难怪后来诸葛亮会从少数民族中大量征兵。
史书有载的是,后主炎兴元年“后主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薄,户领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可见,曾经过诸葛亮治理后的蜀国尚且才能达到十万的兵力,那么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蜀国的兵力也不过十万左右,因为此时有刘备带入益州的荆州兵和在汉中争夺战中收编的部队。
结合史书有关夷陵之战的记载,刘备所带的部队不会超过五万,那么蜀军能够到达猇亭前线的兵力至多也只有四万。至于东吴方面,他们的兵力可就绰绰有余了,东吴的部队一直保持在二十万左右,分出五万在前线与蜀军对峙后,仍旧能再抽出部分兵力组织第二道防线,进行纵声防御。
由此看来,蜀军从一开始便处于不利的态势,至少在兵力、地势、将帅、后勤上均不能与吴军相比。这也难怪刘备为什么要放弃上游的优势而舍船就步,让水军上岸加强陆军,对于此举,刘备应该是相当无奈的,夷陵一带水势多变,唐代李白曾叹:“千里江陵一日还”,要是蜀军的兵力足够,尤其是拥有强大的水军,那么水陆同时进攻,由水军急进实施迂回,那么是有可能夺回荆州的。
总之,夷陵之战中,蜀军的兵力并不强大。正如魏国刘晔所说的“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疆,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刘备此战乃穷兵黩武,明知兵力不足将帅乏人,却执意要在暮年挽回颓局,终至夷陵惨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