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

三国之乱长安

一、三辅之乱

这件事从董卓西迁说起,董卓的军队在进入洛阳时就已经四处杀人放火,劫掠女人,作风极度残暴,在董卓统治下的长安不可能会好到哪去。董卓西迁之后,建造郿坞,要在那里囤积三十年的粮草,以他这样的统治手法,不难想象他用强硬的手段从百姓手中夺走多少粮食和资源。董卓还以严刑统治,对诱降后的叛民施以割舌头、斩手足、挖眼睛、活煮,如果还没弄死的,就放血混着酒一起喝。


诛杀官员的是董卓、李傕、郭汜,甚至王允在诛杀董卓后也清算一堆董卓的党羽,其中不乏被错杀的官员,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史学家、儒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就是被王允所杀。蔡邕的《东观汉记》与《汉书》、《史记》原称为三史,蔡邕就史学的影响力本该能与司马迁、班固相提并论,可惜《东观汉记》失散太多,已不成书。另外王允杀的还有一个丁彦思,他跟蔡邕齐名,不知道是何许人。

王允、吕布杀了董卓之后,共掌政权,实际还是王允说了算。有人劝说王允安抚董卓的旧部,然而王允表示要解散西凉军队,谣言越传越多,变成了王允绝不饶恕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其实如徐荣、胡轸也属于董卓旧部,也被王允收接纳了。可能正是王允那种摇摆不定的态度,才逼得李傕、郭汜等人做背水一击。

不久吕布被李傕、郭汜的十万余众所击败,那曾经打败过曹操、孙坚的名将徐荣亦兵败阵亡,胡轸向李傕、郭汜投降,一同进击长安。攻城十日而城陷,吕布与他们在城中打巷战,李傕、郭汜则任由士兵们在城中任意杀人纵火,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王允不与吕布同逃,被李、郭所害。

自此董卓旧部再掌朝政,李傕任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屯兵弘农。

李傕等人自初平三年(192年)到兴平元年(194年)二年之间,仍常常放纵自己的士兵四处劫掠。马腾和韩遂原受他们邀请一同进击长安,李傕掌权之后,马腾屯兵于郿,接近于长安,韩遂屯于凉州的金城,算是为了和山东联盟对抗组成的一个西凉部落。

对于李傕、郭汜的十万之众,我也思考了一下,董卓的西凉军是部曲制度,这一种私兵制度是由宗族、宾客、佃客、门生、故吏等所组成,作战时是部曲,平时是佃客,即且耕且战的武装耕作者。因为常常奔走作战,李傕等人的军队不可能供应这么多粮食,所以他们的一大经济来源是打家劫舍。像这样的军阀来执政中央,不尽早进行改革,肯定很快崩溃。

马腾有求于李傕,却没得到什么好处。刘焉长子左中郎将刘范和侍中马宇以及谏议大夫种邵等人密谋,拉拢马腾这股势力来对付李傕、郭汜。马腾、韩遂起兵与郭汜、樊稠大战于长平观下,马腾遭受惨败,刘范等人均被杀死。

兴平元年,这一年不止有兵灾,关中地区大旱,还连续发生了两场地震。细思极恐,大家仔细想想在一个基本失去生产力的地方,仍要受到旱灾影响,即便各地还有农作,也不会有什么产量,更别说还要承受地震带来的灾害。关中地区已经难以供养李傕、郭汜之部众。

为了恢复生产力,汉献帝曾亲自下田耕地,希望能带动百姓恢复农作生产,这一年汉献帝刘协才十三岁。接着而来的确实大蝗灾,耕作也没有用了。话说献帝还是运气好,还能看到日食,不过当时的人认为是不祥之兆,皇帝也不上殿,士兵不能使用兵器,如此五天不理朝政。

当时关中的问题诸多,朝廷就算不关门五天,事情也处理不过来。那时的物价高得可怕,一斛谷粮要五十万钱,一斛豆麦要二十万钱,所以说能吃个茶叶蛋可真是奢侈啊!人吃人的现象越来越多,百姓不可能有钱去买天价的粮食。

汉献帝命令御史侯汶从太仓拿出朝廷的存粮,煮成糜粥分给饥民吃。但是饿死的人百姓根本没有减少,献帝怀疑有人贪污,亲自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成粥,最后可以煮出两盆去煮糜粥,知道了侯汶煮粥的量,那也叫粥?明明就是米水吧。

于是下令彻查,可也只是尚书以下的官员认错,到最后错的应该是临时工,侯汶也只是被杖打五十了事。这时大部分百姓终于勉强得救了,不久羌族叛乱,郭汜、樊凋到也不是不干事的人,他们率兵讨平了叛贼。到了九月份,桑树长出了果子,人们又能采些桑果来吃。

好景不长,后来李傕、郭汜二人先杀了樊稠,两人又反目成仇互相攻击,而战斗的地点就在长安城内,宫殿更是主要战场。虽然李傕兵力占据优势,有数万人之众,还拉拢了羌、胡数千人,答应打赢后给他们宫女啦、漂亮衣服啦等等。可是郭汜以李傕麾下的中郎将张苞、张宠等人为内应,就在宫殿发难,郭汜的弓兵发动齐射,后有叛兵,李傕的大军被郭汜数百人打得落花流水。

这一场战斗不用说,宫殿城门均被烧毁,寺庙也无所幸免,长安城内再也没有了一丝文明的气息。连月下来的战斗,双方死亡一万多人,董卓另一员大将张济终于来打了圆场,原本李傕势力最强,但是被郭汜击败之后,他的部将连连叛变,双方处于持平状态,这个张济跑进来玩三国志,他说:“不要打架,不要打架,金坷垃你们谁都别想啦!”好像史书没有那句话,我记错了吧?总之,他支持谁,谁就会赢,双方都不能不给他面子。

百官趁这时带着汉献帝往东逃跑,李傕、郭汜急追,在东涧之战中,光禄勋邓泉、卫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鯭均都被杀。这样屠杀百官,怕事山东诸侯袁绍、曹操、公孙瓒、袁术等人都还做不出来。

后来杨奉拉拢白波贼,啊,不对,这时的白波贼起兵救驾,应该称为白波帅。他们一同击败了郭汜,毕竟杨奉麾下有一员名叫徐晃的部将。不久李傕的追兵打来,再度大败汉献帝的军队,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人被杀。

一直到汉献帝逃走洛阳的时候已经是196年,这一年的年号为众人所熟知,建安元年,本以为终于可以在洛阳再建立起汉帝的权威。然而,白波贼韩暹与将军董承发生冲突,引兵交战。董承兵败投靠,张杨,他出来再度做和事老调和。

这时,宫室烧尽,百官斩除荆棘,靠墙壁间生活。当时的长安那边虽然成了废墟,在弘农郡到洛阳一带其实还没惨到那种程度,偏偏这时候蝗虫和旱灾又一起到来,我国的粮食大省河南也是颗粒无收。

官员也可怜到要吃枣子和蔬菜充饥,尚书郎以下的官员要亲自外出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或者根本饿得连力气都没有,活活死在家中。军队也再也不成军队,士兵已经不听将军的号令,为了食物,杀掠百姓为食可想而知。有的人没有衣服穿,则挖坟墓中尸体的衣服来穿。

张济本人也饿得发慌,不在管李傕和郭汜的斗争,跑到刘表的领地去玩玩,然后就被射死了。当时汉献帝传书各州郡,说你们就算不派兵来迎接我,也送点粮食过来啊。结果只有就近的张扬送来了粮食,汉献帝对其甚为感动,封张杨为大司马。官位?也就只值几袋米的钱吧?

后来曹操天子进许昌,但李傕、郭汜等人仍然留在河洛一带,郭汜被其部将伍习所杀。建安三年,曹操以裴茂为使者,派中郎将段煨对李傕讨伐,李傕兵败后移保黄白城,被西凉武将梁兴、张横袭击而杀死,于是朝廷灭李傕三族。这段煨值得一提,他和李傕、郭汜、张济、杨定一样,原来都是董卓的重要将领。

在董卓西迁长安之时,他也是负责留防孙坚追击的将领之一。段煨屯兵华阴之时,劝百姓勤修农业,保持经济生产。与李傕、郭汜最大不同的是他绝不会劫掠百姓。贾诩曾经是段煨麾下的谋士,因为段煨多疑,贾诩就离开了他转头张济麾下。汉献帝或者说是曹操,让段煨以镇远将军领北地太守,一直驻守在西线。最后入朝任为大鸿胪,兵权自也被夺。一直到建安十三年,大家熟悉的208年,段煨去世。

将军王忠就是扶风人,因为吃过人肉,一直被曹丕所蔑笑。我就不说著名美食家程昱曾经发明可口的美食,救活了曹家的军队,曹丕这样耻笑他人,真的对吗?话说回来,兖州地区和河洛地区都饱受蝗宰侵扰,为什么没听说过他们发明蝗虫相关的菜肴呢?

鲍出也是兴平年间带着母亲逃到了南阳,当时为了寻找食物鲍出与兄弟们全都外出,留着母亲在家里,等鲍出回到家时得知母亲被吃人贼抓走,兄长鲍初等人在家,都不敢去追赶。我思考了一下,当时的吃人贼不抓壮丁,只抓走老人,其实也显出了他们十分无奈的一面。我第一次读关于饥荒的资料,是关于某跃进时的事件。一位父亲因为太饿,杀了自己女儿来吃,邻居们知道后都再也没和他说过话。当时也有很多人就这么在家里等死,什么也不做。有人始终坚信我党会来给自己发粮。

有人常说人性经不起考验,认为那种惨绝人寰的事情无可避免,人在面临选择时,无奈的走向阴暗,我并不完全认同这样的话。

鲍出卷起袖子,独自仗剑疾追数里路,吃人贼们围着鲍出,被鲍出接连砍翻四五人,贼人被打走后,气他不过,又聚集了一帮人围着鲍出打,鲍出冲出重围,连续斩杀十多人。如此,吃人贼数次被鲍出打散,数次聚众围攻都没有成功。终于有人问:“你到底想干嘛?”

鲍出怒责:“妖怪,还我师父来!”不对,应该是说:“你抓了我娘,还问我想干嘛?”吃人贼连忙给鲍出的母亲松绑,放还于鲍出。在鲍出母亲旁边还绑住一个寡妇,她遥望鲍出,希望鲍出能够救自己。在那种世道来说,吃人贼肯返还鲍出的母亲已经算是讲理了,这妇人自己鲍出无亲无故。但是鲍出仍旧仗剑向前去砍贼人,说这是我嫂子,将这妇人一并救出。话又说回来,反正鲍出已经砍死了这多人,吃人贼们吃同伴的尸体不就得了。

像鲍出这种人当然只是少数,也因为有这样的人,才不会令人对人性绝望。鲍出自与母亲逃难南阳,于建安五年返回关中。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官渡之战,当时的钟繇坐镇长安数年,已经让长安恢复了生产力,他还给官渡前线供养马匹。

三辅流亡的人口除了往刘璋和刘表的领地跑以外,还也有很大一部分在张鲁的领地生活了下来。当时的张鲁以宽容的政策治理汉中,还创立了义舍,再房子里摆放米肉,免费供行路人取食一定的量,上面写着如果多拿的人一定会被鬼神降病之类的诅咒语言。

张鲁的义舍也很值得探讨,在那种时代能让百姓吃上米肉真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相关的回答戳链接 三国时期,汉中张鲁的实力究竟有多强?为何会让刘璋如此害怕?

谈到三国,人们最喜欢关注的就是权谋斗争和猛将冲阵杀敌。谈历史,大多数也是沉迷于时代的辉煌,动则就说如果我穿越到那时,能怎么样怎么样。那个时代的惨状,恐怕也真只有切身体验,才能够明白是多么的可怕。

二、曹魏治下的三辅

《三国志.魏书.杜畿》:“是进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缔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免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肠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从这段记载来看,当时国都四周是优先恢复经济生产的地方,因为百姓流离失所,四处窜走,根本不可能对生产有任何帮助。治理的官员首先要连劝带求的让百姓回来工作,要不断做思想工作,然后发放工具,分配任务,重新建立好社会制度。那么像关中这么一个地方,没有两三年时间不可能安定,没有超过十年时间不可能恢复经济水平。

三辅之乱造成了这地区许多人才流落益州、荆州、中原,对三国后来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例如法正、孟达、射援都是因为这次事件跑去了益州。数万家三辅的流民进入益州后,被刘璋收编管理,其选出来的士兵号为东州兵,这也是后来蜀汉的一大兵源。

关中人士还有鲍出、苏则、杜畿、王忠亦都往东边逃难,以及很多官员随着汉献帝东走,长安几乎成了无人区。一直到建安四年,钟繇被任命为司隶校尉,持节去安抚关中,长安才从新有了生机。但即便如此,匈奴和袁绍也没放过河洛地区,一直率兵企图攻占钟繇所辖的地方,郭援暗中拉拢关中的将领,后郭援被马超军的庞德所杀,卫固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人又再度作乱。钟繇担任司隶校尉期间不但恢复了关中的人口,还将一部分关中的人强迁到了洛阳,又招纳逃亡叛离的人口,几年之内将关洛的人口充实。后来曹操因他的功劳,拜钟繇为前军师。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和刘备相持于汉中,曹操久攻难下,将汉中的百姓全部徒走于关中。张鲁口中自言有十万户,未免有夸张之嫌,然而加上各种少数民族以及黑户,张郃从巴西掳走的人口,曹操移走汉中的人口大约在三十万到五十万之间。

建安十六年时,曹操击破关中十一路联军,把原来韩遂、马超麾下的五千人交给平难将军殷署等将统领,任赵俨为关中护军,统领各军。早在赤壁之战时,这赵俨就以都督护军,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曹操的屯田制在关中推行并非如此顺利,当时关中多遭受到羌族侵扰,被招募来的屯田客吕并起兵造反,占据了陈仓,赵俨督殷署等将先后讨平。

这时朝廷下令,命赵俨派一千二百名士兵前往汉中驻守。自建安十六年到十九年,夏侯渊一直在跟马超交战,关中作为前线,需要不断的供养粮草、物资、兵源。建安二十年,曹操亲征张鲁。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之间又是刘备攻打汉中之时,那时的关中根本已经成了一个军事地区,而非经济开发区,百姓没有过休息的机会。

赵俨命殷署率领被选中的士兵前往汉中,士兵们不忍与妻儿老小分离,皆有忧色。殷署才走一天,赵俨不放心,快马追到斜谷口,慰劳每一个士兵,再三告诫殷署。赵俨返回时借宿于雍州刺史张既家,他们晚上聊些什么,我就不清楚了。

途中,殷署的士兵,就连殷署本人也失去行踪,未知吉凶。赵俨听说后连忙带人前往,当时与他随行的一百五十骑都是跟那一千二百名叛乱者有关系的,不是血亲就是姻亲。张既当时就说了:“现在连我这里的人马都不安稳,你去了又有什么用?我们还是看看再说。”赵俨回答:“这就是你不懂心理学了,我也知道现在这里的士兵有可能跟着叛变,但正因为士兵人心涣散,趁他们犹豫未决的时候将其安抚。再说了,我身为统帅,若不能平乱,那不如去死算了。”

赵俨前往叛乱处的途中,命士兵们休息,然后一个个招来对他们陈说其中利害,随行者们皆愿誓死效忠。后来去到叛乱现场,那些叛兵散布原野,不过只是在发牢骚吧?赵俨只治罪带头的人,其余并不问罪,在逃的士兵也纷纷归营。殷署这货身为将领,居然没死,后来还随徐晃参加樊城之战。

赵俨一面说好好好,不去汉中了,不去汉中了。一面偷偷写信给曹操,让曹操派援军来。曹操派将军刘柱前往,不了走漏风声,士兵们胆颤心惊,怎么也安抚不下去。赵俨又说重新选出有经验的老兵放到前线,性格温厚的新兵留下。部分士兵们又安定了下来,在十天之后刘柱赶来,赵俨又把那些留下的新兵也都一并送上了前线。如此前前后后,赵俨往前线送上的士兵有两万余人,想必当时关中的新兵占很大的比例。

钟繇进入关中后,重新选用官员治理三辅,当时举茂才的张既成了新丰县令,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他是当时三辅地区政绩第一名。后来他二度说服马腾为朝廷效力,令马腾率兵击败了高干、郭援、张晟等人。

后来曹操南征荆州,命张既招马腾入朝,当时的马腾还优越不绝,张既当机立断,命郡县准备好粮食物资,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全部去迎接马腾,马腾无奈之下入朝担任卫尉,马休那些人移到邺城为人质,马超代统领其军队。我怎么感觉这马腾一辈子就是被张既耍着玩啊。

后来马超造反,张既随曹操征战有功,被任为京兆尹,也就是长安的市长,与郡守不同的是他有资格参与朝政。张既一上任就招怀流民,兴复那些荒废的县镇,百姓们对他十分感怀。曹操征讨张鲁的时候,张既负责供应粮草,当时张既就劝说曹操马上把汉中的百姓全部移到长安,可曹操仍然犹豫未决。

要细说的是以三国当时的人口,那时的领土根本不在重要,人口代表生产力,才是国力的根本。现在就西安的人口就有八百多万,而当时才从三辅之乱恢复十余年的关中人口是否有五十万都不一定,就算把汉中的人口移入关中,也不会代表充实。一直到曹操实在跟刘备耗不下去了,才将汉中人口移走。同时命张既到武都,将氐族五万馀部落移居于扶风、天水境内。

如此张既在西边二十年,一生讨平叛乱无数,政绩卓越,谋略百出,启用的人才如扶风庞延、天水杨阜、安定胡遵、酒泉庞淯、敦煌张恭、周生烈等,最终都有名位。

杜畿是京兆人,其祖宗都是汉朝重臣,其子是杜恕是曹魏名臣,其孙杜预是西晋名将。杜畿年少就担任京兆功曹,充当郑县令,郑位于今陕西同州府华州北。因其前任县令挤压了数多未判决的案子,关在监狱中的犯人有数百人,这么多人监狱也养不起啊,杜畿亲下监狱审判案情,罪行轻的都让他们滚蛋。

三辅之乱时,杜畿弃官逃往荆州,待关中安定后返回,当时的京兆尹河东人张时是杜畿旧友,因此找杜畿继续当京兆功曹。话说混了好几年还是一个职位,心酸啊。张时对杜畿阔达的作风很不满意,杜畿也常暗暗说:“我不要当功曹,我要当河东太守。”这河东人来我家乡当官还这么嚣张,我也要去你家乡当官。

不久,杜畿来到了国都许昌,住在侍中耿纪家中,两人谈得兴起,天天晚上不睡觉,就是在聊天。正好荀彧就住在耿纪隔壁,天天被杜畿吵得没法睡觉,荀彧实在受不了就去找耿纪,说有:“国士还不给我引见。”于是荀彧和杜畿也像十几年旧友一样聊了起来。

杜畿被举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后来袁绍与曹操相争,河东郡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曹操让荀彧举荐一个如同萧何、寇恂这样碉堡的人物担任河东太守,于是杜畿终于大仇得报,当了张时家乡的太守。

当时兵荒马乱,钟繇建议让英明神武的夏侯惇给杜畿开路,杜畿说百姓其实都希望安居乐业,不是都想跟着卫固作乱,如果大军压近会适得其反,如果夏侯将军打不赢岂非更糟糕?我觉得最后一句才是重点,毕竟夏侯将军一生中只打过一个次胜仗。

杜畿忽悠卫固和张范,等钟繇和夏侯惇大军来讨伐他们的经过就不细说了。如上面的记载所述,杜畿一直致力于恢复经济发展。中国有一句老话叫闷声发大财,建安十六年马超叛乱之时,一度占据潼关,近弘农、冯翊各郡县都纷纷投靠马超,唯独河东郡不为所动。后曹操率兵反攻,一路将马超打回去,这时的军粮全都由河东郡支持,一直到战役结束,东河郡还剩余粮食二十多万斛。

杜畿所任虽然不在关中,但他是由京兆出来人物,后来曹丕再度把杜畿比作萧何、寇恂,认为河东郡是充实之所,说明其粮食生产和一切生产都非常发达,还说河东一郡足以制天下。就好想樱木花道说的控制篮板球就能控制全世界一个道理。评论天下太守的政绩,杜畿常被评为第一。

同样是饱受战乱之苦,杜畿在十六年之间将河东恢复成曹魏最发达的郡国之一,而长安作为边境重镇,常常要供应前线前方粮草、资源、人力,一直到了西晋,秃发树机能叛乱,长安几乎没有过安稳发展的机会。后刘曜打到长安,晋愍帝司马业在粮食断绝后才投降,不用想也知道不止是战乱被杀,遭到饿死的人肯定也不会少。

三、三辅流民与蜀汉政权关系

东州兵要细谈的话,需要专门开一个话题。这里只谈谈三辅流民对蜀汉的影响。

初,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当时刘焉通过残酷的手段镇压当地豪强,与益州本土势力结怨极大。这些流入的东州兵到成了刘焉父子的主要战斗力,后来这些流民越来越多成为大患,引得益州本土连连发生叛乱,比如甘宁、沈弥、娄发就代表当地势力,刘焉的大将赵韪也发动了叛变。但被刘璋的东州兵所击败,赵韪兵败身死。

东州兵的结构实际上是指所有非益州本土的流民,不过以三辅和南阳的流民为主。因此蜀汉的重要成员中李严、邓芝、黄权、吕乂都出身南阳。影响蜀汉政权建立的法正和孟达是扶风人,孟达的父亲孟佗是东汉凉州刺史,他的官位是是用当时中原少有的葡萄酒去贿赂宦官张让所得来。我的老朋友苏轼读到此处也感叹:“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

法正的父亲法真也是当世清节高名的人士,可见这两人还是挺有地位的人物,他们入益州之后没有得到刘璋的重用,抓住了机会投靠入川的刘备。后来孟达独立进攻房陵,转而攻占上庸,占据重要战略位置。法正外掌蜀郡行政大权,与诸葛亮、李严等人制定了《蜀科》。

射援出身北地名门,是皇甫嵩的女婿。三辅之乱时,他的兄长射坚去官与他难逃入蜀,后来成为了刘备和诸葛亮的重要官员,刘备托孤之时提到过,将他称为射君。

这个东州兵或是说东州人因为其复杂的结构,与刘备嫡系势力很神奇的融合了。因为刘备自幽州聚少年起兵,转战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多年下来其班底成员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

注:汉景帝二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同治长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三辅是汉代负责京畿长安附近地方行政事务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合称,后来三辅一词便用来指称长安一带的地区,例如《三辅黄图》便是长安地区的地图。

注::献帝初入关时,“三辅户口尚数十万,自傕、汜相攻,天子东归后,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注: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三国志》卷十三《华歆传》注引华峤:《谱叙》

补充:东汉末和三国有一个特点,就是货币无用,禽畜、布料、麦豆等实货交流更为流行。

补充2:兴平元年到建安元年期间的蝗灾和旱灾规模很大,关洛地区的灾难跟曹操与吕布相持百余日时的灾难是同一场。

顺便一提:长安乱是我唯一看过韩寒的小说,我觉得实在不怎么样,不过对于饥荒的描述还是挺有讽刺性的。他小说那个传奇人物杨正刚是在讽刺杨臣刚吧?

附三国时雍州地图

史料参考:《三国志》裴注、《后汉书》、《后汉纪》、《三国食货志》、《剑桥中国秦汉史》、《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