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草包关羽

前言
去年底和今年5月,三联和战盟围绕关羽的荆州之战,相继爆发了关羽是否草包的大论战。相关帖子层出不穷,盛况空前,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时隔数月,当时众多起哄者之一的我,在闲极无聊之余,干脆炒炒冷饭,重新捡起了这个话题......

坚持“关羽草包论”者的主要依据集中在以下四点:
1.“水淹七军”是老天爷的功劳,关羽又有水军,只是个捡现成的----这点连草包都能做到;
2.樊城到了几乎被水冲垮了的地步,关羽却没能拿下----真是草包;
3.被徐晃直接冲进营寨打垮----关羽确是草包;
4.任由吕蒙通过使者把江陵失陷的消息传遍全军----关羽实在是草包。
从表面上来看,上面4点说的很有道理,其实不然。
先说“水淹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于禁率领七军共三万余人到达樊城,协助曹仁抗拒关羽。八月,水淹七军,于禁溃败,本人被关羽擒获。关于这段历史,《三国志》记载了“汉水溢,灌禁军,军没”或“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等相似文字。史书只有这么简短的几个字,并不精彩,也就让很多人认为,这仗是老天爷打赢的,关羽不过是运气好捡了便宜而已。其实并非如此,在那几个简单的词句下面藏着大学问。
从地图资料和史书记载中来看,双方对峙都应该在汉水的东岸(于禁在樊城以北,关羽则应该在樊城东南)相隔绝不会太远。可溃堤后为什么只灌了于禁军呢?而且为什么关羽很快就能出动船队打扫战场?关羽哪来的那么多船?还有......
我先分析关羽进攻于禁前可能的两种情况:
1.“关羽军没有被淹,所以能迅速行动”。这种结果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运气”,而恰恰体现了关羽本人高超的军事素质----以史书记载“平地水数丈”来看,除非驻军在高地,没有任何可能避免这么大的水势----由此推测关羽就是驻军于高地,表现出关羽的营寨,既防范水患也防备敌人并能随时转入进攻的实用性。扎营是一门大学问,体现的是主将的基本素质,通常能作为衡量主将的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由此可见,关羽能在溃堤意外出现时占得先机,真不愧名将!
2.“关羽军也被淹,但仍然能够迅速行动”。关羽当时起码有三万士兵,怎么能做到防水的同时乘大水进攻于禁?有人马上说“他有水军”。呵呵,溃堤水势的快捷想来大家也了解。如果关羽军也被淹,他的水军需要先抢救步兵和物资啊!然后再进攻敌人的话,时间已经耽搁了,恐怕等关羽下达进攻令的时候,于禁等主要将领和部分军队已经被樊城接应走了。能在防水的同时进攻敌军,说明主将有充分的准备,这也体现了将领的基本素质----关羽真不愧名将!
以上两种情况到后来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关羽凭什么歼灭于禁的?”
以汉水这样的长江小支流来说,不可能通行装载上千人的巨型战船。所以按每只船装载约200人计算,需要150只以上的船只----这是一支庞大的水军!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应该带了水军,但主要作用是后勤运输和策应,他不可能在身边常备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但在溃堤时,他却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常识告诉我们,涨水前起码需要好几天的大雨,所以)在“大霖雨”到“汉水溢”的这段时间内,关羽充分预计到了溃堤的可能性,于是将水军全部调来,并派人到处收集船只,作好了各方面应变的充分准备!(当然有他派水军去掘堤的可能性,但由于史书未记载,我们在这里也就不谈)
因此,“水淹七军”是主将充分利用天时达到胜利的典型战例,应当予以充分肯定!这样,关羽草包论的第一个论据,也就破掉了。
再说“樊城攻略”
史书有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武帝纪》)
从这段史料里可以看出,即使关羽是在八月初抓获的于禁,而且还要花时间处理数万降卒,那么在徐晃到达战线之前,最多也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攻打樊城(比较合理的时间应该是10来天)。
城中防御的虽然只有数千人,但主将是大名鼎鼎的曹营首席智将曹仁!身经百战的曹仁曾经在江陵让周瑜苦恼了差不多一年,守城的经验特丰富,加上另外一个智将满宠当他的副手,更是如虎添翼。
满宠将心爱的白马沉水溺毙,与将士们盟誓守城;曹仁更是以“激厉将士,示以必死”的决绝激励起了全军誓死守城的决心。另外,全城被水淹,且被关羽重重包围,逃跑的希望为零,这更坚强了曹军坚守的意志----所以樊城实在难啃!
而关羽军士兵在己方大优,城破眼看指日可待的情况下,不见得会拼死进攻。因此在意志上,关羽军就输了一筹,可以想象,双方的短兵相接肯定远远称不上残酷----破城的可能也就又降低了几分!
有朋友以韦睿破合肥的著名水攻战例来对比,觉得关羽不应该拿不下樊城。可是,我觉得韦睿成功的因素归根结底是偶然的。合肥是守城主将被攻城的箭支射死,直接造成城内士气的崩溃而落城。对比樊城,如果曹仁也意外被杀,那么一样会使守城兵崩溃,落城也就显而易见......条件不一样,不能这样对比啊。
也有朋友以“城不没者数板”为由,批评关羽在这种情况下也没能破城,实属弱智。但是,这些朋友没有认真想想,水势的这种程度能坚持多久?而且是不是关羽军就能从船只上直接跳到城墙上进行白刃战?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当时守城的满宠也说:“山水速疾,冀其不久。”,以此分析,这种情况最多持续一两天,加上官兵拼命,关羽不见得就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还有朋友以“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为由,说城墙都这么烂了,怎么可能冲不进去?呵呵,似乎只需要用士兵往里面填就成了----你当守城的是白痴啊?他能等你往里冲?关羽军想进攻缺口,守军要填补缺口,双方投入的兵力肯定不少,可曹军可以就近调遣,关羽军却必须用船只来来往往的往返调动,补给的物资也需要船只向前运送,在这种情况下,战机很容易被贻误。其实,洪水是一把双刃剑,在破坏城防的同时往往也在阻碍着攻城的进行。
还有,水退了后地面绝对是一片泥泞,这对进攻方是很不利的,云梯冲车等等攻城工具的作用更会被大大降低。
加上只有20天左右的攻城时间,关羽实在难以成功。
综上所述,没有攻下樊城其实也没什么可耻的,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将领素质的标准。
接下来说说“樊城下的野战”
徐晃来到樊城后,双方对峙。同时,曹操不停的为徐晃增兵,先是将军徐商、吕建等部,接着是殷署、硃盖等凡十二营。后来曹操还亲自出征,并且将张辽等部从合肥调过来。所以尽管徐晃本部以新兵为主,但后来他的实力大大的被加强了,再加上他治军的水准一流(后来曹操巡营,各军混乱,只有徐晃部军营齐整,将士驻陈不动,令曹操大为赞叹),士兵的战斗力并不低。
在解围的战斗中,徐晃本人的表现非常出色,他先步步为营,慢慢的蚕食掉关羽的分部,抢占有利地形,稳固了防守,再一点一点的逼近关羽,等待援军。在与关羽决战前又佯攻主营,实攻副寨(四冢),迫使关羽在仓促中提前决战----徐晃一直把战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羽一直就很被动。
也不是这么说,就意味着关羽很草包,其实是徐晃表现的太出色了,每一步都完美无缺,令关羽无懈可击,唯一可做的就是收缩防线,集中力量等待决战。
从关羽出阵的区区五千人来看,他还没有作好决战的准备,这次上阵乃被迫,因为四冢被攻下就意味着战线的崩溃。关羽打了场匆忙的野战,其结果当然是失败。
接下来就是最被朋友们耻笑的“徐晃长驱径入敌围,大破关羽”事件了:徐晃乘关羽野战之败,衔尾追击,直逼入关羽的主营,多斩首虏,大破之!徐晃的这一壮举,被曹操赞叹为:“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从表面上来看,被敌军冲进防御严密的主营,关羽的这一失利确实够的上”草包“二字,但仔细一分析,也不尽然。
当时曹操集结大军的消息肯定已经被关羽掌握,而且,在围城或对峙徐晃期间,也得到了孙权意图与曹操结盟的消息(事见《吴主传》和《资治通鉴》),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处境。我相信他最初的打算是击败徐晃,再图与曹操决战。可在徐晃密不透风的军事行动面前,无法可施,这时,他的战略计划肯定就有了变化---他已经在考虑撤退至有利位置,收缩战线的事了。后来当他野战被击败之余,更被徐晃突入主营大闹。此时,关羽见战事已不可收拾,于是干脆就放弃这条防线,作战略性撤退,退至与于禁决战前(甚至更靠后)的位置列阵,依靠水军,重新集结兵力,并等待江陵的援军,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有可能的话,可再与曹操决战。
我这样分析的依据是:尽管被徐晃打败,但损失不大,主力和水军尚在,仍可一战。否则,败退的关羽可能就直接逃回江陵去了。
从时间上来看,关羽与徐晃的野战发生在八,九月份,而吕蒙偷袭江陵是在十月份,关羽也是接到消息才从襄樊战线退军的;从史料来看,《资治通鉴》也记载“羽遂撤围退,然舟船尤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以上两个论据应该可以证实我的判断。
最后说说“吕蒙的心理战”
得知江陵被吕蒙袭取的消息后,关羽退军了。在路上,派出了使者回去打探消息。吕蒙很潇洒的任由使者逛遍全城,让其带回关羽军家属的书信。结果,关羽军在接到家人的消息后,心无斗志,很快溃散。
朋友们对关羽任由不利本军的消息在士兵中传播,造成士气低下,犯了兵家大忌的行为很是不解,于是便疑问关羽的能力,于是乎,这也成了“关羽草包论”的主要论据之一。
我想反问这些朋友一句,你们说关羽应该怎么办?
呵呵,答案应该和我一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使者杀了,然后严禁士兵们扎堆传播谣言,违者斩!!!”
纸里包的住火么?曹操孙权的细作满天飞,肯定能将消息传遍整个关羽大营;况且,没粮草吃了怎么办?士兵们又不是傻子,种种迹象一分析,不知道真像才怪。
关羽为将几十年,熟读兵书,难道连我们也明白的道理都不懂得?即便他思考其他重要军务,无暇理会这些细节,他的副将们也会提醒他的----其实他不是不懂,而是明白此时已经山穷水尽,回天无力,也就懒得管大家了。
后话
我不是关羽的fans却一再为他说话,不过是在网络“关羽草包论”的大潮下站出来讲两句公道话而已。
关羽被神话已经一千多年了,一个凡人被捧到了如此的高度,恐怕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得上。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呵呵,其实有关他的史料记载实在与神话传说相去甚远,无怪乎有识之士们纷纷站出来说话,欲还关羽一个本来面目了。我看待关羽的目的也是与大家一样的。可惜,不少人的目的不是还关羽以本来面目,而是要把他打到踩烂!这实在就过分了。
基于此,隧成此文,请同道们指正! 前言
去年底和今年5月,三联和战盟围绕关羽的荆州之战,相继爆发了关羽是否草包的大论战。相关帖子层出不穷,盛况空前,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时隔数月,当时众多起哄者之一的我,在闲极无聊之余,干脆炒炒冷饭,重新捡起了这个话题......
坚持“关羽草包论”者的主要依据集中在以下四点:
1.“水淹七军”是老天爷的功劳,关羽又有水军,只是个捡现成的----这点连草包都能做到;
2.樊城到了几乎被水冲垮了的地步,关羽却没能拿下----真是草包;
3.被徐晃直接冲进营寨打垮----关羽确是草包;
4.任由吕蒙通过使者把江陵失陷的消息传遍全军----关羽实在是草包。
从表面上来看,上面4点说的很有道理,其实不然。
先说“水淹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于禁率领七军共三万余人到达樊城,协助曹仁抗拒关羽。八月,水淹七军,于禁溃败,本人被关羽擒获。关于这段历史,《三国志》记载了“汉水溢,灌禁军,军没”或“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等相似文字。史书只有这么简短的几个字,并不精彩,也就让很多人认为,这仗是老天爷打赢的,关羽不过是运气好捡了便宜而已。其实并非如此,在那几个简单的词句下面藏着大学问。
从地图资料和史书记载中来看,双方对峙都应该在汉水的东岸(于禁在樊城以北,关羽则应该在樊城东南)相隔绝不会太远。可溃堤后为什么只灌了于禁军呢?而且为什么关羽很快就能出动船队打扫战场?关羽哪来的那么多船?还有......
我先分析关羽进攻于禁前可能的两种情况:
1.“关羽军没有被淹,所以能迅速行动”。这种结果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运气”,而恰恰体现了关羽本人高超的军事素质----以史书记载“平地水数丈”来看,除非驻军在高地,没有任何可能避免这么大的水势----由此推测关羽就是驻军于高地,表现出关羽的营寨,既防范水患也防备敌人并能随时转入进攻的实用性。扎营是一门大学问,体现的是主将的基本素质,通常能作为衡量主将的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由此可见,关羽能在溃堤意外出现时占得先机,真不愧名将!
2.“关羽军也被淹,但仍然能够迅速行动”。关羽当时起码有三万士兵,怎么能做到防水的同时乘大水进攻于禁?有人马上说“他有水军”。呵呵,溃堤水势的快捷想来大家也了解。如果关羽军也被淹,他的水军需要先抢救步兵和物资啊!然后再进攻敌人的话,时间已经耽搁了,恐怕等关羽下达进攻令的时候,于禁等主要将领和部分军队已经被樊城接应走了。能在防水的同时进攻敌军,说明主将有充分的准备,这也体现了将领的基本素质----关羽真不愧名将!
以上两种情况到后来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关羽凭什么歼灭于禁的?”
以汉水这样的长江小支流来说,不可能通行装载上千人的巨型战船。所以按每只船装载约200人计算,需要150只以上的船只----这是一支庞大的水军!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应该带了水军,但主要作用是后勤运输和策应,他不可能在身边常备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但在溃堤时,他却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常识告诉我们,涨水前起码需要好几天的大雨,所以)在“大霖雨”到“汉水溢”的这段时间内,关羽充分预计到了溃堤的可能性,于是将水军全部调来,并派人到处收集船只,作好了各方面应变的充分准备!(当然有他派水军去掘堤的可能性,但由于史书未记载,我们在这里也就不谈)
因此,“水淹七军”是主将充分利用天时达到胜利的典型战例,应当予以充分肯定!这样,关羽草包论的第一个论据,也就破掉了。
再说“樊城攻略”
史书有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武帝纪》)
从这段史料里可以看出,即使关羽是在八月初抓获的于禁,而且还要花时间处理数万降卒,那么在徐晃到达战线之前,最多也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攻打樊城(比较合理的时间应该是10来天)。
城中防御的虽然只有数千人,但主将是大名鼎鼎的曹营首席智将曹仁!身经百战的曹仁曾经在江陵让周瑜苦恼了差不多一年,守城的经验特丰富,加上另外一个智将满宠当他的副手,更是如虎添翼。
满宠将心爱的白马沉水溺毙,与将士们盟誓守城;曹仁更是以“激厉将士,示以必死”的决绝激励起了全军誓死守城的决心。另外,全城被水淹,且被关羽重重包围,逃跑的希望为零,这更坚强了曹军坚守的意志----所以樊城实在难啃!
而关羽军士兵在己方大优,城破眼看指日可待的情况下,不见得会拼死进攻。因此在意志上,关羽军就输了一筹,可以想象,双方的短兵相接肯定远远称不上残酷----破城的可能也就又降低了几分!
有朋友以韦睿破合肥的著名水攻战例来对比,觉得关羽不应该拿不下樊城。可是,我觉得韦睿成功的因素归根结底是偶然的。合肥是守城主将被攻城的箭支射死,直接造成城内士气的崩溃而落城。对比樊城,如果曹仁也意外被杀,那么一样会使守城兵崩溃,落城也就显而易见......条件不一样,不能这样对比啊。
也有朋友以“城不没者数板”为由,批评关羽在这种情况下也没能破城,实属弱智。但是,这些朋友没有认真想想,水势的这种程度能坚持多久?而且是不是关羽军就能从船只上直接跳到城墙上进行白刃战?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当时守城的满宠也说:“山水速疾,冀其不久。”,以此分析,这种情况最多持续一两天,加上官兵拼命,关羽不见得就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还有朋友以“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为由,说城墙都这么烂了,怎么可能冲不进去?呵呵,似乎只需要用士兵往里面填就成了----你当守城的是白痴啊?他能等你往里冲?关羽军想进攻缺口,守军要填补缺口,双方投入的兵力肯定不少,可曹军可以就近调遣,关羽军却必须用船只来来往往的往返调动,补给的物资也需要船只向前运送,在这种情况下,战机很容易被贻误。其实,洪水是一把双刃剑,在破坏城防的同时往往也在阻碍着攻城的进行。
还有,水退了后地面绝对是一片泥泞,这对进攻方是很不利的,云梯冲车等等攻城工具的作用更会被大大降低。
加上只有20天左右的攻城时间,关羽实在难以成功。
综上所述,没有攻下樊城其实也没什么可耻的,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将领素质的标准。
接下来说说“樊城下的野战”
徐晃来到樊城后,双方对峙。同时,曹操不停的为徐晃增兵,先是将军徐商、吕建等部,接着是殷署、硃盖等凡十二营。后来曹操还亲自出征,并且将张辽等部从合肥调过来。所以尽管徐晃本部以新兵为主,但后来他的实力大大的被加强了,再加上他治军的水准一流(后来曹操巡营,各军混乱,只有徐晃部军营齐整,将士驻陈不动,令曹操大为赞叹),士兵的战斗力并不低。
在解围的战斗中,徐晃本人的表现非常出色,他先步步为营,慢慢的蚕食掉关羽的分部,抢占有利地形,稳固了防守,再一点一点的逼近关羽,等待援军。在与关羽决战前又佯攻主营,实攻副寨(四冢),迫使关羽在仓促中提前决战----徐晃一直把战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羽一直就很被动。
也不是这么说,就意味着关羽很草包,其实是徐晃表现的太出色了,每一步都完美无缺,令关羽无懈可击,唯一可做的就是收缩防线,集中力量等待决战。
从关羽出阵的区区五千人来看,他还没有作好决战的准备,这次上阵乃被迫,因为四冢被攻下就意味着战线的崩溃。关羽打了场匆忙的野战,其结果当然是失败。
接下来就是最被朋友们耻笑的“徐晃长驱径入敌围,大破关羽”事件了:徐晃乘关羽野战之败,衔尾追击,直逼入关羽的主营,多斩首虏,大破之!徐晃的这一壮举,被曹操赞叹为:“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从表面上来看,被敌军冲进防御严密的主营,关羽的这一失利确实够的上”草包“二字,但仔细一分析,也不尽然。
当时曹操集结大军的消息肯定已经被关羽掌握,而且,在围城或对峙徐晃期间,也得到了孙权意图与曹操结盟的消息(事见《吴主传》和《资治通鉴》),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处境。我相信他最初的打算是击败徐晃,再图与曹操决战。可在徐晃密不透风的军事行动面前,无法可施,这时,他的战略计划肯定就有了变化---他已经在考虑撤退至有利位置,收缩战线的事了。后来当他野战被击败之余,更被徐晃突入主营大闹。此时,关羽见战事已不可收拾,于是干脆就放弃这条防线,作战略性撤退,退至与于禁决战前(甚至更靠后)的位置列阵,依靠水军,重新集结兵力,并等待江陵的援军,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有可能的话,可再与曹操决战。
我这样分析的依据是:尽管被徐晃打败,但损失不大,主力和水军尚在,仍可一战。否则,败退的关羽可能就直接逃回江陵去了。
从时间上来看,关羽与徐晃的野战发生在八,九月份,而吕蒙偷袭江陵是在十月份,关羽也是接到消息才从襄樊战线退军的;从史料来看,《资治通鉴》也记载“羽遂撤围退,然舟船尤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以上两个论据应该可以证实我的判断。
最后说说“吕蒙的心理战”
得知江陵被吕蒙袭取的消息后,关羽退军了。在路上,派出了使者回去打探消息。吕蒙很潇洒的任由使者逛遍全城,让其带回关羽军家属的书信。结果,关羽军在接到家人的消息后,心无斗志,很快溃散。
朋友们对关羽任由不利本军的消息在士兵中传播,造成士气低下,犯了兵家大忌的行为很是不解,于是便疑问关羽的能力,于是乎,这也成了“关羽草包论”的主要论据之一。
我想反问这些朋友一句,你们说关羽应该怎么办?
呵呵,答案应该和我一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使者杀了,然后严禁士兵们扎堆传播谣言,违者斩!!!”
纸里包的住火么?曹操孙权的细作满天飞,肯定能将消息传遍整个关羽大营;况且,没粮草吃了怎么办?士兵们又不是傻子,种种迹象一分析,不知道真像才怪。
关羽为将几十年,熟读兵书,难道连我们也明白的道理都不懂得?即便他思考其他重要军务,无暇理会这些细节,他的副将们也会提醒他的----其实他不是不懂,而是明白此时已经山穷水尽,回天无力,也就懒得管大家了。
后话
我不是关羽的fans却一再为他说话,不过是在网络“关羽草包论”的大潮下站出来讲两句公道话而已。
关羽被神话已经一千多年了,一个凡人被捧到了如此的高度,恐怕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得上。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呵呵,其实有关他的史料记载实在与神话传说相去甚远,无怪乎有识之士们纷纷站出来说话,欲还关羽一个本来面目了。我看待关羽的目的也是与大家一样的。可惜,不少人的目的不是还关羽以本来面目,而是要把他打到踩烂!这实在就过分了。
基于此,隧成此文,请同道们指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