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抗日时期的延安空军

这期间,延安东关机场也整修完毕。并扩建为双跑道的野战军用机场。

延安动员数万军民,用原始工具——铁锨、镐头、碾子、石辘轳等,忙了整整一冬,以迎接“空中英雄”杜利特、李梅和美国陆航第316联队。

从九里山机场撤回,316联队就驻留延安机场,继续执行对华北日军和“满洲国”工业城市的打击任务。几个月来,大连、鞍山也吃了炸弹。这就逼迫牢骚满腹的中菌盛孝,抽调南方那本已不充裕的航空兵力,来应付北方天空。

柯蒂斯·李梅,现在是美军最年轻的准将,只有36岁。他以对飞行员的严格要求和无情训练而著称。脸上基本没有笑容;但每次轰炸他都亲自带队。

“他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不成功”——这是人们的评价。

李梅担当联队指挥官的使命又继续三个月,才由霍华德上校接替。调任新职告别之际,他应邀访问了延安枣园,并得到毛泽东主席的礼物:一柄缴获的军刀,和一幅中国丝织工艺品。

李梅将军对此回忆道:

“我们双方的关系,如同这丝绸一般,光滑柔顺。”

※李梅原话(1945年)。据卡萝尔·卡特《延安使命》

******

驻勤延安机场的316联队,由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各2中队混编组成,共76架飞机,担负着综合任务。

四月底,永坪炼油厂已能为该联队提供燃油。

对于美军飞行和地勤人员来说,唯一不便,是生活比较枯燥。于是杜利特将军派人给他们运来一批好莱坞电影,以及若干各地风光和新闻纪录影片。

电影屏幕,悬挂在草场边支起的木杆上。每到晚间露天放映,吸引得附近居民也跑来观看。这些令人大开眼界的新奇玩意儿,激发了封闭地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

大洋彼岸的一切都让老百姓感到新鲜。放映电影的时分,常常就像延安军民的集日、庙会、乃至节日一般。

为方便看电影,还流行起一种便携式座凳——马扎。

后来,因为形状类似,山头上的警戒雷达天线,也被简略、形象地称为“大马扎”。因为这时雷达尚无正式名称。英国人叫它“空中截获(AirInter-ception)设备”,日本人叫它“电探”。直到1944年春,美国人才确定“reder(雷达)”这个名字。

在延安,“大马扎”的名声反而比“雷达”更响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