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名将家族--李成梁、李如松

      李如松之父李成梁,是明朝著名的辽东总兵大将,威震辽东多年。李成梁是明帝国东北边疆铁岭人,生于1526年,世袭铁岭卫指挥,1567年以战功升副总兵,1571年升总兵,屡破蒙古察哈尔部,1574年大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曾在他手下为卒。


      李成梁是大改革家张居正的亲信,常年镇守明东北边疆,保辽东平安,功不可没。他死于1615年,享年八十九岁。

      李成梁诸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梅李如桢皆名将,1592-1598年对丰臣秀吉的两次战争中,李家将都是主力,日将加藤清正岛津义弘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李家将血战如此凶悍的日寇,互有胜负。明军的火器不如日军,但明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最终击败了日本。

      不过,万历四十四年,在著名的萨尔浒大战中,李家将第二代李如柏被努尔哈赤击败,女真从此势不可挡了。

      明末还有一将李成栋,开始我还以为是李成梁之弟,细看之下,才知此人系闯军高杰的部下,高杰起义反正,李成栋也跟着成为明将,后来高杰追随史可法抗清而死,李成栋竟降了清

李成梁
军,与南京大屠杀同样臭名昭著的嘉定三屠,大汉奸李成栋是主要凶手,大明东南抗清义士,多死于李成栋之手。后来李成栋不满清朝给他的待遇,又见南明抗清之势很大,遂又反清附明,最后被清军败死。

       说起满门大将,首数曹操一家,虽说有任人唯亲,但曹家,夏侯家很争气,出了不少大将。曹操自己不用说,三国最优秀的军事统帅;夏侯渊,曹仁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曹洪,曹真都是虎豹齐部队的指挥官,曹彰,夏侯敦都是武力超群的猛将!!


李成梁是大改革家张居正的亲信,常年镇守明东北边疆,保辽东平安,功不可没。

这里有篇文章就是讲李成梁的,文中倒是对李成梁赞誉有加,不过也有不少人对他大加贬损,糊涂中......


辽东大帅李成梁 

   万历朝是明由治及乱的开端,后人论及明亡,曾有“明实亡于万历”之说。不过万历朝的边事却一度颇有成效,这一方面有赖万历最初十年张居正辅政打下的经济基础,也有赖于边关的两大名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戚继光的治军之术和平倭功绩虽更为后人称道,但在当时,李成梁威名远远胜之。在明将吏贪懦,边备废驰的时代,李纵横北方边塞四十余年,前后镇守辽东近三十年,屡破强豪,力压各方北方游牧部落,立头功一万五千次,拓疆近千里。清人作《明史》,对其虽颇有贬低之词,也不得不承认“然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明史 列传126》,下同)有考证说李成梁祖籍为陇西,是唐后为避乱迁入朝鲜的。不过至今的李氏家族大都已入籍朝鲜,并视李成梁为朝鲜人。

   尽管李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真正被重用却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明史 列传126》
说:“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家贫不是真正
李如松
的理由,因为当时的军官地位并不高,且都是世袭。李成梁一家作为朝鲜移民,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歧视和排挤,如果不是边事不振,忧患多多,或许李成梁连这个世袭军官的职位都得不到,也就从此默默无闻了。“当是时,俺答虽款塞,而插汉部长土蛮与从父黑石炭,弟委正、大委正,从弟暖兔、拱兔,子卜言台周,从子黄台吉势方强。泰宁部长速把亥、炒花,朵颜部长董狐狸、长昂佐之。东则王杲、王兀堂、清佳砮、杨吉砮之属,亦时窥塞下。”是北方未曾断绝的变患给了他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穆宗期间,李成梁主要和蒙古部落作战,因为战功赫赫,最终成为辽东总兵,“隆庆元年,士蛮大入永平。成梁赴援有功,进副总兵……三年四月,张摆失等屯塞下,成梁迎击斩之……录功,进秩一等。四年九月,辛爱大入辽东。总兵官王治道战死,擢成梁署都督佥事代之。”仅仅比戚继光晚一年而已。

   到万历年,李成梁“师出必捷,威振绝域”。辽东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或联合出兵,或单独挑衅均被挫败,更拓疆七百里,建宽甸六堡,并在开原、清河、抚顺等地开办贸易市场,与当地部落建立友好关系。《明史》为李成梁作传,基本上就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战功史。

   明时的北方变患多来自蒙古部落,当时土蛮部是最有威胁的游牧势力,经常纠集其他部落侵边,且动辄数万骑出动,万历九年更曾以十万骑之众围攻广宁,亦不能克。万历十年三月,李成梁设伏斩杀了土蛮首领速把亥,“速把亥为辽左患二十年,至是死”,这一强敌被制服。另一强势部落海西叶赫部,经分化瓦解之后,则在万历十七年被征服,首领那林孛罗请降。

   满清的前身是建州女真部。自清河以南抵达鸭绿江口地区,当时属于建州卫,由女真部落控制。建州势力逐渐壮大后,亦成为边防的另一主要威胁。万历二年,李成梁率兵讨伐建州,捣毁女真首领王杲寨,将其擒拿处决。万历八年,李成梁又将建州另一女真部落首领兀堂重挫并逐出塞北,其部从此衰落。万历十一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父塔克世为王杲孙女婿,死于此次战乱,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被俘。《清史稿》载:“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也有野史称努尔哈赤被收在李成梁帐下充当幼丁,数年后方才逃离。《明史纪事本末》则说塔克世虽属王杲一系,但已归附李成梁,因充当这次行动的前驱而战死。所以李成梁将塔克世所遗土地人马派给努尔哈赤,并给都督敕书,令袭都督指挥衔。努尔哈赤后来羽翼丰满,统一女真各部,建元后金之后,报父祖之仇是他讨明的所谓“七大恨”之一。

   李成梁镇边的辉煌战绩令“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进封宁远伯,又加太子少保,太傅,世廕锦衣指挥使等荣誉职务,“子如松、如柏、如桢、如樟、如梅皆为总兵官;如梓、如梓、如桂、如楠,亦官至参将。”一时功盖当世,权顷辽东,成了地地道道的东北大帅。

   权力带来的是腐败,李成梁的显赫让“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他个人则是“贵极而骄,奢侈无度”。明代的政风到万历年已经相当衰败,士大夫们结党营私,贿赂公行,凡事全靠讲人情,攀关系,钻营有方。李成梁虽位高权重,这方面也不含糊,他以金银“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即便张居正,专权时也受过他的贿赂。《明史》责李成梁“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这话当然有些夸张,不过李成梁当时不仅掌控着辽东军事,也控制着东北经济,“军赀、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不赀”,既是一方军阀,家资百万当然不在话下。

   李成梁治军与戚继光不同,戚继光靠制度带兵,李成梁则依仗个人的威望和感召力,对有功将士奖赏很厚,靠允以荣华富贵激励士气。故而到了后来,“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早年的进取之心丧失,功业逐渐由盛而衰。先是有怯战之事,而后又传出掩败为功,杀良冒功的行为,这些虽都是部下所为,但李成梁难辞其咎。万历十九年三月,“成梁……使副将李宁等出镇夷堡潜袭板升……师还遇敌,死者数千人。成梁及总督蹇达不以闻。”这件事成了导火索,一些对其不满的京官开始大做文章,纷纷谴责,李成梁见形势不利,上书请辞。在镇辽二十二年之后,李成梁被迫退居二线。

   李成梁去职后,辽东并无可胜任之人,“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李成梁长子李如松也是一代名将,万历中期援朝鲜,平哱拜的两次大仗均为主将,且均以完胜告捷。万历二十五年,尽管非议很多,“言路复交章力争,帝置不报”,最终还是让李如松出任了辽东总兵。可惜李如松一年之后便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辽东不容乐观的局势,使得李成梁被迫再度出山,这时的李成梁已经八十岁了。

   此时的辽东,也已经不是彼时了,建州女真部在努尔哈赤领导下日益强大,已令四方各部畏服,难以撼动。李成梁只得改变策略,转攻为守,放弃宽甸一带,将当地居民迁入内地,目的一为坚壁清野,二是辟出一片利于攻防的缓冲区,遏制女真的入侵。此举在战略上并无过失,但京城里的言官们却闻讯哗然,纷纷指责李成梁放弃国土,丧权辱国,里面还包括后来镇守辽东时比李成梁更加保守的名臣熊廷弼。不过这一回皇帝到站在了李成梁这边,对各方指责,“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

   李成梁复职后,以抚为主,倡导对北方各部的官方民间贸易往来,“诸部耽市赏利,争就款。”此后的将近九年的时间,辽东安定无战事。

   万历三十四年六月,李成梁去世,“上命以公祭丧”。一代名将最终埋骨于他戎马一生的黑山白水之中,而厚葬了他的这个王朝,在半个世纪之后为内乱所摧毁,也同样被埋葬在来自这片土地上的新兴民族的铁骑之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