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书中这是一个作者花费了较多笔墨刻画的人物。他集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气象学家于一身,通晓军事、天文地理、机械制造。善于学习、善于创造。正因为有了这个人物使书的内容变得五彩缤纷。从第三十八回卧龙出山开始,在每场战斗中诸葛亮计出无穷: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气周瑜、捉张任、取汉中、征南王……,死了还留下计策,退仲达、斩魏延。一计接一计神机百变。彰显出诸葛亮对战场的形势、敌我态势了如指掌,对战斗指挥若定、机敏灵活。纵观这些战斗场面无一不是在对敌人有着极充分的了解、充分地利用战场的地形、敌人的心态而取得胜利。
火烧新野,在敌众己寡的情况下运用“坚壁清野”引敌入伏的战术,是在掌握了对方倚强凌弱、轻敌冒进的思想状态,利用其不了解战场的地形地貌的弱点取得的胜利。
草船借箭,是在掌握了天气情况(那时可没有天气预报)准确地预测出雾起和雾散的时间,利用浓雾掩护和曹操多疑的心理,成功地进行的一次“佯攻”,完成了周瑜交代的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书中载:诸葛亮之前已经有人成功地利用过这个方法。故事是在第七回孙坚跨江击刘表,孙坚与黄祖的一场战斗,黄祖为了阻挡孙坚渡江在岸上布置了大量的弓弩手,见船傍岸便乱箭齐发。孙坚就命令“诸军不得轻动,只伏在船中往来诱之,一连三日……,孙坚拔船上之箭,约数十万支”。所不同的是:孙坚是在进攻中,避敌锋芒所进行的试探性进攻。而诸葛亮则是兵少舟轻,纯以佯攻借箭为目的。
自周瑜与诸葛相遇,为了给东吴去除一个潜在的强敌,周瑜一而再、再而三的设计孔明。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中,孔明仍能够以联吴抗魏的大局为重,一忍再忍,积极地配合周瑜,直至赤壁之战胜局已定。
说到三气周瑜,一气是在赤壁战战役目的达成,大家都在趁乱抢地盘,孙刘谁不想自己的地盘更大些啊,结果周瑜没抢过诸葛亮,自己窝囊生气。二气是回应周瑜的美人计,三气是周瑜企图以“帮刘备取西川”的名义假途取荆州,孔明不得不做的战术行动。偏偏周瑜气量窄小,既不容人又不服输,活活地把自己送上了黄泉路。
关羽兵败被杀,刘备置“联吴抗魏”的国策不顾,一怒起兵伐吴,被困白帝城。这一仗是刘备唯一的一次亲自指挥的战役行动,以惨败告终,致使国力大伤。诸葛亮又出来救火,再次挽蜀汉于危难中。此时的诸葛亮本应用一个较长的时间来休养国力以与魏、吴抗衡。又被南方国境动乱打乱了计划。为了稳定后方不得不兴兵南征,七擒孟获使自己兵伐中原没了后顾之忧。紧接着六出祁山,孔明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几次胜利在望的情况下被不成才的后主召回,而功亏一篑。最终,出师不捷身先死,星落秋风五丈原。
孔明自二十七岁出山,至五十四岁身死,整整二十七年为蜀汉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以说没有孔明就没有蜀汉。
但是孔明一生过于自信,没有在培养后继人才上下大工夫。军事干部:五虎上将一死蜀国几乎就无将可用,年轻的关兴、张苞不得不担起重任,弄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地步。统帅级人才的选择也只选出了降将姜维一人。文臣中总算给刘禅指定了两位丞相的接班人:费祎和蒋琬,但是这两位在任中也没有做出什么大的业绩(甚至弄到了宦官控制朝政的程度)。远不如东吴一任接一任都有出色的人才接掌帅印。说:“曹占天时、孙占地利”这不假,说刘备占“人和”实在有些勉强。
----诸葛亮
为酬三顾不隐山,
耿耿忠心映霞烟。
七擒孟获创奇迹,
六出祁山有机玄。
八卦阵巧藏天机,
木雕像丢仲达鞭。
凛凛前后出师表,
诗书千古留名篇。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3535646_1.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