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隆中对”的不当,看今日之联想。
“隆中对”不当有二:
1、战略不当:即毛主席说过的不该分兵。这个不属于历史局限性,确实是错误。
2、战略不当:以小搏大,于民无益。蜀国才区区魏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居然想蛇吞象,而且多次出祁山,所到之处也不是民心所向。
两个不当,都属于不能正视自己的实力,且治国并没有真正高明之举。
诸葛亮的成就,并不能掩盖他的过失。在关键问题上的过失,直接导致了他所能取得的成就。
今日之联想,不当有二:
1、战略不当:未做到以大搏小。联想本身的文化,并不足以使其成为一个世界级企业,故其文化并不能包容IBM的一个小部门。
2、战略不当:对中国本土的自主创新的支持,没有做到与其行业排名相等的重视。即对中国自主研发没有信心,妄想吃个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
所以说,联想和隆中对,都是同样的错误,自不量力+没有自强不息到他们理想的程度。
联想解决之道,有二:
1、有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现有的文化和实力,只能做到一个中低端集成商,不再好高骛远。
2、能够突围:联想历来对于自主研发的方向就没有把握清楚,误以为低价就是一切,中国人只能做低价。两个方向可以突围:一是广寻良才,依靠中国本土的研发实力,自强不息;二是柳传志革自己的命,“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只适用于非科技类企业,如果想突围,就必须改为“看市场、搭班子、带队伍”。
二:再否“隆中对”。
本文纯个人片面观点,对诸葛亮等三国英雄人物,本人还是十分敬重的。
本文是对各种施政纲要的评判,并未考虑历史局限性。作为后人,只是想借鉴历史,用于指导今日之生活。
否定“隆中对”,就一个原因,其目标从不以天下苍生前提,无论是政策还是自身的角度,都不是非常好的学习榜样。
先看看三国各自的施政纲要:
魏:
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
荀彧提出。
隆中对。
诸葛亮提出。
吴:
二分天下;周瑜提出。
三分天下;鲁肃提出。
再看看其他的施政纲要:
秦始皇: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威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服土域。皇命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威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由,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李世民: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其实,施政纲要主要就是人才策略和对外政策。
魏蜀吴,秦、唐等等,都提出了人才策略和对外政策。但是根基不同,目标不同,执行力不同。
蜀国的人才始终不如魏吴两国,张松献图完全扭曲了人们对曹操爱惜人才的认识,刘备派自己的拜把子哥们儿去完成对吴国的外交,诸葛亮应该这时也明白了什么是自作自受(此解见下面详述)。
所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决定了各自的命运。而制定政策,取决于目标。
再说自身:
曹操起兵,招揽四方贤士,诸葛亮为什么不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这么一个落魄的刘备很让他倾心?
在下小人之心,就度一下君子之腹:诸葛亮在建国后的政绩并没有荀彧好,看人口就看出来了,所以我臆测诸葛亮明白自己的水平在曹操那里是耍不开的,故投奔了水平较低的刘备,水平低自然就要犯水平低的错误,派关羽守荆州,即使诸葛亮反对,也没办法,谁让孔明认了刘备是老大呢。
本结论:
所以隆中对没有什么太值得学习的,起码同时期比它更值得学习的还有很多,无论是政策本身还是提出政策的人。
无论现实如何惨淡,起码应该有一个崇高的目标,然后再按部就班的执行。如果目标就低了,别指望结果太好。
无知晚辈,妄断先人,并无歹意,只为学习。
谨以此文,向列为史官致敬,他们的笔墨,让中华民族的智慧源远流长。
三:三否,诸葛亮,这次是转载别人的。
否的人很多啊。转载内容如下:
《 权书》由宋代苏洵所撰。;
其中部分文字如下: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后曰险哉!诸葛亮,这次是转载别人的。
此段文字,再次说明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足够“平”天下。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3523570_1.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