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星期二

明武宗的应州大捷有没有起作用?

       应州大捷是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农历10月在宣府(今张家口宣化区),爆发的一次由明武宗直接领导的明朝军队与鞑靼 (蒙古)的战争。史书上说,此战之后,蒙古“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明实录》关于应州大捷的记载,其实记录已经相当详细。

  丁未,上亲督诸军御虏于应州,虏遁,驾还驻大同左卫城

  这一段是一个总结,下面所讲的就是详细经过。

  先是虏五万余骑营玉林将入寇。

  蒙古小王子带着五万兵马从玉林进犯。

  上在阳和闻之,命诸将分布要地。

  正德当时在阳和调兵遣将。

  大同总兵官王勋、副总兵官张輗、游击张輗、孙镇军大同城。辽东左参将萧滓,军聚落堡。宣府游击时春,军天城。副总兵陶羔、参将杨玉延、绥参将杭雄,军杨和。副总兵朱銮,军平虏。游击周政,军威远。时九月戊戌也。

  当时调动军队守卫的地方分别是大同城,聚落堡,天城,杨和,平虏,威远。

  既而虏分道南下,营子孙天堡等处。勋辄钰、镇率所部御之。

  这里承接上句,因为有了部署,蒙古小王子找不到便宜,就分道南下了。

  上命春滓往为之援,政銮政及大同右卫参将麻循、平虏城参将高时尾虏后,又亟调宣府总兵官朱振、参将左钦都勋庞隆、游击靳英俱会阳和,参将江桓、张昶为后应,十月甲辰勋遇虏于绣女村,督军步战,虏南循应州而去。

  在这里要注意两个时间,一个是九月戊戌,一个是十月甲辰。是小王子从玉林进犯到与大同总兵官王勋于绣女村相遇交战的总时间。交战后小王子奔窜到应州。绣女村之战应该算是应州大捷的前哨战。如果以严肃的态度研究应州大捷的始末,应该从小王子从玉林进犯开始。

  明日,輗镇钰与勋复遇虏于应州城北五里寨,战数十合,颇有杀伤。薄暮,虏傍东山而退。仍分兵围勋等。北晓大雾,围乃解。勋等人应州城銮及守备左卫城都指挥徐辅兵至。

  这里的明日,是指绣女村之战后的第二天。明军在应州城北五里寨再遇小王子,这里用了一句话:颇有杀伤。一直到傍晚,小王子依东山而退,但是仍分兵围困明军。

  又明日勋等出城遇于涧子村,大战。滓、春、政、时、循等兵亦至,虏以别迎敌我军不得合。上乃率内外提督监督太监张永、魏彬、张忠、都督朱彬及振、杰、玉、钦、勋、英、隆、雄,参将郑骠等兵自阳和来援,众殊死战,虏稍欲,诸军乃合会。暮即其地为营垒,乘舆上焉。

  又明日,是指绣女村之战的第三天,明军在于涧子村再次与小王子相遇,大战。结果这一次小王子大发神威,将明军各个击破,使明军不能合围。武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亲自带着兵马从阳和来救。这里用的话是:众殊死战,虏稍欲,诸军乃合会。皇帝亲征,自然兵将死战啊。

  明日虏来攻。上复督诸将御之自辰至酉战百余合,虏乃退。

  这里的明日,很明显就是指绣女村之战的第四天。

  明日引而西,上与诸将且战且退,追至平虏朔州等边。

  上复进兵。会天大风黑雾昼晦,我军亦疲困,乃还。复令勋及巡抚佥都御史胡瓒以揵闻于朝,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者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乘舆几陷。


  这里的明日,很明显就是指绣女村之战的第五天。这里的字,首先要注意‘引’‘且战且退’‘追’这几个字都说明了武宗不是在玩力战,而是在用计谋,想诱敌深入将小王子全歼。一直追到平虏朔州的方向武宗再次进兵,但是因为再次遇到黑雾天气,明军也疲困,就停止追击回来了。

  然后,奇葩来了,《明实录》记载的是: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者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乘舆几陷。

  这是不是史实?个人认为是的。但这是个‘真话不全说’,用了春秋笔法的史实。实际上,小王子经过前期四天与明军的交战,已经可说是损兵折将。因为这样,武宗才敢于决定引兵深入,以求全歼。但是因为遇到大黑雾,双方停兵。一个回师,一个撤退。

  到此还是很正常的。但后来是不是没有发生什么事?我认为不是的,个人认为漏掉了很重要的一节:

  武宗血气方刚的毛病上来了,在明军停止追击之后,武宗带着自己的亲信卫队追上去。或许正好是追至榆河,又或许他的亲信卫队就是五六百人。他们在榆河与小王子相遇。那个时候小王子应该已经是在撤退途中,突然又被追击,愤怒可想而知,或许根本就是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思杀了个回马枪。

  结果就出来了。当时武宗就冲在前面,猝不及防的被小王子杀了个回马枪,在激战中,他亲自斩杀了虏首一级。但是他自己的亲兵卫队在斩杀十六虏之后,自己这边也死了五十二人。这五十二人是不是全是对阵死的?我认为不是,他们多半是在一开始受到伏击而死。五六百人拼死护着武宗回来,而小王子那边也不敢再追击,因为本来就是在撤退过程中打了个愤怒的回马枪而已。自然最后就各自回家了。

        而清朝编的《明史 外国传 鞑靼》里,还说“帝乃还,命宣捷于朝。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说明“应州大捷”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但如果看看《蒙古黄金史》中关于达延可汗出兵右翼土门等相关章节就能知道,达延汗在应州之役后陷入了蒙古草原上无休止的蒙古争霸战争中去了, 当然没有时间再来骚扰明朝边境。而这似乎证明 “应州大捷”的作用并不大。



附录,应州大捷的过程

正德十二年,明武宗幸宣府、大同。九月初四是武宗的生日,他当天在山西阳和卫,文武群臣穿戴朝服于奉天殿行遥贺礼。当时5万蒙古骑兵扎营于玉林卫。江彬怂恿武宗亲征。明武宗自封“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
过程

九月二十五,身在阳和的武宗令大同总兵王勋驻军大同;辽东左参将萧滓驻军聚落堡;宣府游击时春驻军天城卫;副总兵陶羔、参将杨玉、延绥参将杭椎驻军阳和卫;副总兵朱銮,驻军平虏堡;游击周政驻军威远堡。九月二十七,武宗于阳和卫狩猎,大雨冰雹砸死随从。当晚出现红流星,旁有五颗小星跟随。武宗决定第二天移驾大同。武宗离开阳和次日,鞑靼军围阳和卫。

十月初一,移驾顺圣川。鞑靼南下孙天堡,与大同总兵官王勋部队交战。武宗命宣府游击时春、辽东左参将萧滓驰援王勋,游击周政、副总兵朱銮、大同右卫参将麻循、平虏城参将高时尾追,调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都勲、庞阴,游击靳英勒兵与诸军在阳和汇合。参将江桓、张晨为后应。次日,王勋与蒙古骑兵在绣女村交战,鞑靼向南的应州方向而去。

十月初三,王勋等在应州城南五里寨与蒙古大战,傍晚,蒙古骑兵沿居住山撤退,部分兵力围王勋部。次日清晨大雾,鞑靼撤兵。王勋、朱銮、守备左卫城都指挥徐辅入应州城。十月初五,王勋等出城与鞑靼战于涧子村,萧滓、时春、周政、麻循等部与蒙古骑兵交战。武宗率太监张永、魏彬、张忠,都督朱(江)彬及振杰、王钦、勲英、隆雄,参将郑骠等带兵从阳和来援。武宗亲自上阵,鞑靼撤兵,明军汇合。日暮扎营。次日鞑靼进攻,武宗指挥诸将抵抗,自辰时战至酉时,鞑靼退兵,十月初七,明军向西,武宗与诸将且战且退,至平虏堡和朔州附近。此时大风,天昏军疲,武宗命王勋及巡抚金都、御史胡瓒向北京报捷。

此战杀死蒙古人不明,《明实录》作斩虏首十六级,明军死亡52人,重伤563人,武宗本人也“乘舆几陷”。戊申朝鲜国王李怿遣工曹参判孙仲暾等来朝贺,赐宴并赏织金衣彩叚绢钞如例。辛亥鞑靼再来,武宗又率兵出击,不过未交战。

正德十三年正月丙午,明武宗回宫,自称威武大将军,说他在榆河“斩虏首一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