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

刘备入川初期的兵力

刘备入川第一梯队兵力

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二、率步卒万人。


我们来看看哪个比较合理,先说一,刘璋前来涪地迎接的兵力是三万人(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曜日,往就与会),考虑到两人都是一州的最高军政首长,地位对等,礼仪上也应相当,故推测刘备亦有三万人。


1、近来有一种说法,在中国古代,如果仅向一个地方出兵,例如从甲地向乙地,并且只有唯一一条进兵及供粮通道,在一定的长度内,最大只能出兵五六万人。如果兵力超出这限额,就会导致在该通道上往返的供粮民夫、牲口、车辆数量大增,以致出现交通拥挤,使到达前线(乙地)的士兵严重缺粮……

以此推论,二刘相会于涪,总兵力最多不会超过六万人。在三国志里,这也是有案可查的,例如袁绍进兵官渡,史称步卒十万,骑兵一万。但裴注世说新语曰:绍步卒五万,骑八千……  又如宣王北征辽东,因距离超长,达四千里,故只能出兵四万。


2、“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先主北到葭萌”。 同理,刘备成了刘璋的临时“三关大帅”,剑阁附近的汉寿、阆中等也应在辖下,因这一带是平时屯兵、战时供粮的基地,各地加起来总计有三万蜀兵,刘备一旦北上攻张鲁,除留下大约一万人留守,参战总兵力约五万,因四川到汉中的路号称天险,山路崎岖难行,五万应是当地供粮能力的极限了。

至于说刘璋直接把带来的三万人给了刘备,或是刘备只有一万,刘璋给了两万,合共三万。以及三关地区本没有三万,刘璋从其他地区增调给刘备等等都无关大局,故不在考虑之列。


3、郑度给刘璋定计说“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的背景是,刘备尽起所辖蜀兵出战,改由一万楚军守境,另一万沿途接管所克郡县,以护粮道。身边只剩下一万随行,权作卫队。而那三万川兵是被刘备当炮灰用的,担任前锋,其中一种说法是:黄忠、卓膺各领一万在前,先登陷阵。所余万人在刘备手中,作为预备队。大概郑度认为一旦派兵迎战,刘备手下的川兵们就会自动阵前倒戈,所以无须多虑。


4、其实蜀地与吴地一样,都是将领善于用计,而士兵偏弱。区别在于,蜀人善走山路,但因川地富庶而斗志不足。吴兵喜欢玩水,反而少见陆地阵战,导致经验不足而已。刚好荆楚兵精,甲于南天。而刘璋内忧外患久拖不决,皆因川军软弱,以及高层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内外勾结,彼此投鼠忌器罢了。所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就成为必然。

不过刘备带来的兵如果仅有万人的话,至多平定内乱而已,对外收拾张鲁、抗击曹操就未必够用了……,何况他本来就不是去“帮忙”,而是去“打劫”!

另外,古代字面常用的“数”,犹如今日口语中的“万”。数万者,几万也,无三不成几……  因此,我支持第一种说法,即刘备第一梯队有兵三万。



第二梯队入川,一般认为总兵力在二至六万之间,哪个数字合适?


由于在当时,非要紧郡县驻军人数有限,一座城池少则三五百,多则不过六七百,撑死了也就千把!实际等于治安警察而已。古代冷兵器作战,一支人数一万上下,建制完整训练有素的话,面对这种城池往往就俩字“横扫”!因为就那点守城兵力,大多连四面城墙都站不满,如何防守?不想投降的话,就只剩撒丫子了,有人称之为“万兵驱驰”,我认为正确的叫法应该是“万军横扫”。

据此,我认为,张飞等三路抄略,不宜旷日持久,故各有兵一万,又因为他们多要兜弯路,随着行程渐远,必须防人抄后,各留一万守护粮道,于是:

进川第二梯队总兵力是六万。而这个刚好也是荆州供粮能力的极限了!所以要诸葛亮到江州安排民夫分头跟进。碰巧庞统、张松等早死,战后就留下诸葛亮帮忙安顿百姓,劝课农桑……  这样,刘备入川两个梯队合共九万!




刘璋的兵力




这个史未明载,但可据蛛丝马迹的推算,如成都有守兵三万,北部三关亦三万,另外“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这里姑且算刘璋只派出两支机动兵力迎战,每支仅一万(因刘备“兵不满万”)。加起来就是八万。再算上江州、南中等地区的兵力,估计刘璋的总兵力也有十万上下!


(之所以动辄以万人计量,系因据称后汉以一万人为一军,蜀承汉制(包括刘表),无特殊情况,特别指明的话,一般较大的军事行动多以“军”为统计基准。另外,曹魏以五千人为一军,东吴以五千人为一师,特此说明。)


其实,荆益二州面积相近,气候、水土种养能力也相似,又都有大批难民入境,人口应当相去不远,彼此也都丢失了北部地区(南阳、汉中),并曾有内乱,需盛军备战。故也可推算他们两州的兵力也差不多,既然刘表带甲十余万,刘璋也应大致相当。

二刘攻战三年,必有折损,但因蜀兵战斗力太差,且老乡打老乡,下不了手,故耗时甚长而伤亡不大,估计也就刘备损失万把,刘璋加倍,两万左右,即战后蜀兵总数下降约为七万。川中的伤亡主要是老百姓的死亡和流散。


从上论可知,楚兵作战机会甚少,损耗有限,故不加考虑。

这个数字还可从刘备首次东归推出:当时刘备引兵五万下公安。

从上文可知,三关有楚军一万,刘备派张飞率楚军一万人镇守,可能还给了他原驻三关蜀兵一万,图的是他们熟悉当地情况。当张合南下,张飞以蜀兵在前迎战,所以耗时近两月都拿不下,直到出动凶悍善战的荆州老兵抄截,才立竿见影。留赵云坐镇成都,并留下荆州精锐老兵一万,同时还有成都原驻军三万,刘备手中剩下从三关带来的川兵一万。

此时刘备共有精悍的楚卒为自己和刘封带来的各一万,两人出发去江州,同时命驻守在从三关到成都的沿路一万楚军,以及为张、赵、刘封看护粮道的三万荆楚战士,齐向江州汇合。这样,刘备到江州时,共有楚军六万,为策安全,留下一万驻扎江州,原守备蜀军一万则向赵云报到,估计是刘备给原守将升官了,命他带本部去成都上任……于是,刘备带着五万“乡亲”打回“老家”去!


假如刘备第一梯队一万,第二梯队两万,加起来才三万,五万部队如何构成?三万楚军加两万蜀军吗?大后方刚刚到手尚未稳定,趁机造反怎么办?他也不可能只带五万蜀军去的,战斗力差兼人生地不熟。其它搭配数字的后果均大同小异。


似乎只有本文论证的数字才有足够的力量面面俱到。



这样,9+7=16,刘备前期在蜀总兵力为十六万人!


刘备首次东征出兵五万,并不能因此得出结论,由川出荆,蜀中最大供应也只是五万,因而,他第二次东征的兵力也只有五万。因他们可用船运粮,蜀境虽只有“小船”,但再小也不是舢板,而是相对于荆楚的大船而言的中型航船,其运载量相当于数辆乃至十余辆大牲口拉的大板车运量总和,至少达二三千公斤粮食!而驾船的人数却不会随之大增,船上更不必为牲口们备草料。也就是说,刘备因供粮能力大增,理论上自然可增加出兵人数至一倍——第一次只有五万,是因为三峡以东沿江据点仍在手中,关羽兵力也很雄厚。第二次他在江州通过详细计算,船到秭归、夷陵一带卸货后,需从南岸挽舟西上,回江州重新装载粮食。(三峡大坝建成以前,大家常在电视上见到川人在南岸拉纤的场面),出兵十万,会导致南岸太拥挤了,影响供粮。故留下两万在江州,三万人沿三峡布防,五万集中在夷陵、夷道前线……,

另外,我支持曹操出兵赤壁,动用了十万大军,其中荆州兵占了半数以上,理由同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