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元府称帝建国,国号明,是为明太祖洪武帝。自朱元璋起,共传十六帝,至1644年(崇桢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思宗崇桢帝朱由检自缢煤山。明朝灭亡。共276年。而清朝从顺治元年(1644年)入关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统治全国共268年。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传12代。
一个276年,一个268年,离我们最近的两个庞大帝国,生存的时间长短,是如此的相近。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和地位,却又是如此悬殊!
同为开国之祖,清太祖得到的评价是“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引自金庸《袁崇焕评传》)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则向来被史学家们骂成是地痞流氓出身的阴险小人,说他铲除异已,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等等。
一贬一保,相去何止千里!至于其它诸帝,受到的评价也是天上地下,“整体说来,清朝比明朝好得多。从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个君主,他们的总平均分数和明朝十六个皇帝相比,我以为在数学上简直不能比,因为前者的是相当高的正数,后者是相当高的负数。”(出处同上)
很遗憾,金庸先生作为文学界的大师级人物,在武侠小说上的成就自然是世人皆知,影响力遍及华人所至之处。只可惜他的历史观,却不免充满了个人的偏见。更令人遗憾的是,因为金庸先生在文学上的成就及影响力,导致许多读者和他一样,对明清两代的历史充满了偏见。
满清在中国的统治,共计268年,而在这268年之间,满清皇朝留给后人的,几乎什么都没有。也许,除了奴性。
何谓奴性?这个名词解释起来,是指人没了自主思想,只会唯唯诺诺,听命行事的意思。按理道,奴性这个词来自奴隶社会,中国社会进入封建时代已超过千年,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出现才对。可是很不巧的,大明朝被满清给灭了,满清偏偏又是从奴隶制度发家的。结果中国近两三百年的历史,充斥着整个中华大地的,就全是“奴才”、“奴才”的谄媚声了。至于那些有骨气的,坚持着汉族气节的,早就在那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大屠杀中死得干干净净了。
回想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有一种名人是历代皆有,唯独清朝268年一个也没有的。那就是思想家。明朝的大思想家,我们所熟知的,有阳明先生王守仁,温陵居士李贽,梨洲先生黄宗羲,亭林先生顾炎武,船山先生王夫之。在《中华千年十大思想家》中,仅明一朝便占了一半之多,而整个“辉煌”的大清朝,连一个都没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很简单,因为清朝的制度,根本不许低下的人民有自已的思想!他们要的,只是唯唯诺诺,听话做事的奴才!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云南一个网站上登出的《百年前的昆明》的照片,那些都是珍贵的历史宝藏啊,没看过的人一定要看看!可是当我看到那些照片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想哭。这些就是我们的祖先吗?这些猥琐不堪,麻木不仁的瘦弱的黄种人,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太公太婆?为什么中国人曾经一度被世人称为 ”东亚病夫”,在那些照片上,我第一次有了清楚的感觉。
一直到明朝结束,我们整个民族还是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还有勇于牺牲,顽强不屈的精神。终明一朝,都在与北方野蛮民族做着强烈的争战,从未有过妥协。明太祖甫一建国,就派大将军蓝玉出征塞北;明世祖四次御驾亲征,平定蒙古遗患;就算是景帝那样的懦弱,也敢亲自率军迎击瓦刺铁骑,虽然最后全军覆没,自已也被俘虏(大雪注:应该是英宗朱祁镇);就算是这样,明朝也丝毫没有屈服,而是另立新帝,奋力抗争;之后平定倭寇(不知道有几位明白就算是在与倭寇作战的同时,北方与野蛮民族的交战都从未休止过),抗日援朝,到后来崇桢皇帝时内忧外患,国事大急,还是拼力支持起八十万关宁铁骑。绝不与满清妥协!
就算是被鼓吹成盛世的康乾两代,也远不是各位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康熙雍正两朝还好,乾隆一代,根本就是一个充斥着贪污与腐败的黑暗时代。不但中下级官员人人贪污,就连大学士,首辅都不能例外。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是谁?正是乾隆最宠信的大臣—和坤。乾隆死后,他被结算抄家,大家猜猜抄出来的家产有多少”----三亿两白银!
至于乾隆之前的雍正,这可是位著名的暴君,武侠小说中的“血滴子”就是出自此人之手。“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典故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吧?加上康熙一朝,两代清帝兴的文字狱是数不胜数。中华民族自明朝传下来的一点骨气和文化,都在这场惨酷的大屠杀中诛杀殆尽!
有人喜欢动辄指责明朝哪个皇帝不好,哪个皇帝昏庸,哪个皇帝廷杖打杀了多少大臣。 其实稍为研究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明代帝王弄的冤狱,死的多是官员;清代帝王弄得冤狱,却是大杀民间人士,而且是株连九族,血流成河!
说到底,明朝的皇权虽强,皇帝却还是必须受大臣限制。许多大臣的意见与皇帝相左时,往往皇帝大发雷霆,杀了多少大臣都一样无法实行。毕竟明代的文人还是有自已的思想和原则的,特别是它那个制度。我们都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事实上明代的皇帝要办事,必须要官员们同意才能行得通。他可以杀不同意他意见的官员,但就算杀了,他还是办不了事。
看电视也可以发现,明代皇帝想要封哪个人做官,必须通过吏部,礼部,大学士们同意不可,而清代的皇帝就不同了,只要看谁顺眼,随随便便也可以封他大官做不可。有人说明世宗与大臣的皇考之争只不过一场闹剧,我看不然,它至少说明了明代皇权的有限,没有大臣的同意,皇帝想做什么都不行。这也是为什么终明一朝,会有东西内厂及锦衣卫的盛行了。表面上皇帝手操生杀大权,可以任意妄为,实则君权不振,才有这些权力机构的产生。皇帝的目的,是可以越过朝中那班大臣任意行事。
只可惜,朝中那些文官大臣们腐败得快,东西内厂和锦衣卫腐败得更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