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美国历史上的“尘土飞扬的十年”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有一段恐怖的记忆:大规模沙尘暴横扫2/3美国国土,并肆虐达10年之久,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尘土飞扬的十年”。

这可怕的沙尘暴的形成要从1870年说起。当时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尤其是一战爆发后,受世界小麦价格飙升的影响,南部大平原进入了“大垦荒”时期,农场主纷纷毁掉草原,种上小麦。经过几十年发展,大平原从草原世界变为“美国粮仓”。但与此同时,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表土裸露在狂风之下。

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次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一场场大灾难随之而来。尤其是1934年5月12日,一股巨大的“黑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的广阔地区。沙尘暴从南部平原刮起,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狂风卷着尘土,遮天蔽日,横扫中东部。尘土甚至落到了距离美国东海岸800公里、航行在大西洋中的船只上。风暴持续了整整3天,掠过美国2/3的土地,刮走3亿多吨沙土,半个美国被铺上了一层沙尘。仅芝加哥一地的积尘就达1200万吨。风暴过后,清洁工为堪萨斯州道奇城的227户人家清扫了阁楼,从每户阁楼上扫出的尘土平均有2吨多。风沙遮天避日、吹入房舍、囤积沙土、甚至杀伤人畜。美联社一位记者曾在1935年这样写道,“三个不起眼的词,成为西部农民口中的一种痛苦乞求,控制者今日大陆沙碗地区的日常生活……下雨吧。”于是,南部平原也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大沙碗。

1934年这里出现22次沙尘暴;1935年40次;1936年68次;1937年72 次;1938年61次;1939年30次;1940和1941年各17次。在持续10年的沙尘暴中,整个美国有数百万公顷的农田被毁,农场纷纷破产,牲畜大批渴死或呛死,风疹、咽炎、肺炎等疾病蔓延。沙尘暴还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移民”潮。

到1940年,大平原很多城镇几乎成了荒无人烟的空城,总计有250万人口外迁。



对沙尘暴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认识到它的严重危害。上个世纪30年代初,美国“土壤保持之父”贝纳特就曾领导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积极保持土壤”运动。1935年4月,贝纳特参加国会听证会时,领教了“黑风暴”厉害的议员们终于清醒了过来。在贝纳特的推动下,国会很快通过了《水土保持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大量土地退耕还草,划为国家公园保护起来。



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很重视治理沙尘暴,他招募了大批志愿者到国家林区开沟挖渠、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每人每月报酬30美元。1933―1939年,至少有300万人参加了这一计划。这项措施既帮助失业者解决了就业问题,又种了无数棵树,营造了防风林带,为缚住沙尘暴立下汗马功劳。到1938年,南部65%的土壤已被固定住。第二年,农民们终于迎来了久盼的大雨,大平原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开始逐渐好转,美国人在与沙尘暴的战争中终于获得初步胜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