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故事世人皆知,但不知是古代哪位“专家”、“教授”授予了刘禅“扶不起的刘阿斗”的伟大、光荣的称号。
诸葛亮曾曰:“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赞扬刘禅有大智大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至于刘禅成为亡国之君,佛家曰:“万般皆有定数。”没有什么可责怪的。从商纣王到秦二世,再到清末浦仪。谁能够数的清楚中国到底有多少个亡国君?单凭这点就说刘禅扶不起未免太过牵强了吧?或者因为刘禅的老师是诸葛孔明?但看历史之中的诸葛并无大才大智啊。所谓的博望坡、火烧新野、七擒孟获只是我国古代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虚构产品,即使是在赤壁之战,诸葛亮充当的也只是一个说客。至于罗老前辈为何要这样捧诸葛,我想凡是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在这里不必罗嗦。历史之中的诸葛在托孤之前只是一个管理服装和粮草的人,刘备攻西川的时候带的是法正,至于刘备和孔明关系最好的时候是在三顾茅庐之后,赤壁之战以前。即便是托孤也是因为刘备身边没有更合适的人员了。关羽、张飞、庞统、法正都不在了。种种现象表明,孔明非名师,所以并不存在名师高徒之说。况且,严格的说起来,虽然孔明不是名师,但刘禅却是高徒。
刘备是个非常有心智的君主,为了表现自己对孔明的信任,在永安托孤的时候他讲到:所嗣子可辅,君则辅之,如其不才,均可自取。但刘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热衷于权臣的诸葛竟把这句话当成了法宝来克制刘禅。凡事只要刘禅和诸葛产生分歧,诸葛必然会拿先帝来吓唬刘禅。就拿《出师表》来说,总共才有多少字,其中先帝两个字就出现了11次之多。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刘禅不得不表现的懦弱起来,毕竟自己是一国之君,怎能因为一时之气乱了国家的方针大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刘禅也深知。堂堂一国之君被诸葛亮压迫的连都江堰都不敢去一次。诸葛死后,去了一次还被姜维等人背后指责。亲政后,刘禅立即对国家整体方针做出了调整,废除丞相制度,提出了经治制度,备受诸葛代政刺激的刘禅连庙都不愿为诸葛立,在百官的提议下,刘禅也没有拒绝,只是草草的将民间的一个庙国家化。亲政后的种种作为使得刘禅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有人说刘禅太过宠信黄浩,可乾隆大哥不是也培养出了中国第一大贪官和珅么?试问:汉武帝没有宠臣还是李世民没有宠臣或者是康熙大帝没有呢?至于投降,吴国的孙皓投降怎么没人说他呢?对刘禅似乎不公平吧?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乐不思蜀”,一开始我就提到了,这是实史,不过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刘禅一开始就说:我非常想念蜀地,你放我回蜀国吧。司马昭会怎样想?可怜的刘禅还会有生存的希望么?郤正倒是敢说,你说说试试?如果一开始刘禅就说郤正的话,或许我真的会认为刘禅是白痴。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4518019_1.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