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

三国的战略地理

在三国分争的时期,有两个地方可以值得仔细研究,主要是荆州和汉中。诸葛亮出祁山暗合高祖刘邦的出师路线,从政治上证明自己是正统。
这点的规划从隆中对可以看出,当我们分析刘邦出师的路线时,其重点就是得到关中平原,以威镇山东诸国,好处从秦和高祖统一中国就可以看出。然而在九江让彭越牵制项羽是其中的妙棋。其意暗合秦得蜀而牵制楚方城汉水一线的思路。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很忌讳两线作战,这样无论是实兵还是虚兵,都很容易让敌人在判断主攻方向上调动敌人的兵力,使强大的敌人由精兵变疲兵,在古代军事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调动敌人,打击敌人的士气和体力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条件。如元千里迂回,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来调动金的潼关守兵,从而击溃金主力。作为军事论衡家的诸葛亮在未出隆中的时候就料想战略的发展,就是要从两点或者多点来合击魏,从而让魏在兵力的分配上出现差错,可以让蜀在战役的局部上赢得主动。

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首先考虑政治因素,就是刘氏的正统,其次从军事上从两个或者多个方面进攻魏,从而在战略上达到主动。而观后期的诸葛亮的做法就是按他的原意做的。而主要的两个军事进攻点就是荆州和汉中。在这两点的兵力分布上,是贯彻了诸葛亮的虚实之道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荆州基本是虚兵,他主要是起牵制魏兵的主力的作用。为什么?因为旁边还有一个吴国。而关羽作为一个将领没有领会诸葛亮的意思,他贪图一时的胜利而忘记自己仅是灭魏的配角。

把自己当主角,结果让强大的魏和阴险的吴同时给剿灭了。其实诸葛亮在得到蜀地后对未来的发展是有规划的,他首先要稳定蜀地,其次和孙权结盟,让吴从东翼,而蜀汉从汉中和祁山还有荆州这西翼中翼两方面来进攻魏,达到最完美的多点突破,让魏在防守上兵力和将领调配困难,起到可以让魏由强大的拳头变成手指,从而各个击破。但后来由于关羽的失败,导致战略的被动,失去了荆州的蜀汉就失去了中翼,就象失去了战略的中心,不能协调西中东三点作战。而且在后来由于协调的失败,让东翼的吴没有起到响应的作用,很快被魏击败,反而让本来松散的指头在长安祁山出凝成拳头。让诸葛亮在那里受挫。

这些是军事上说。从政治上说,刘备一定要称帝,为什么?首先,在政治上,皇帝的主动性更强,更有号召力,其实曹操深知此点,他击败袁绍在政治上就是有主动权。其次,中原的百姓在屯田等政策下,已经安定了,可是渐渐遗忘刘汉,如果刘备不称帝,政治上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政治上没有目标就没有号召立,那仅仅是一个军阀,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政治集团,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所以刘备一定要称帝。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是以攻带守。从政治上,刘备是汉的正统,应该讨伐不是的魏,如果不讨伐,就让天下人遗忘了自己是汉人。重点是军事上,前文说,诸葛亮的中翼和东翼已经丧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性。但是更严重的是无论从经济上,从地理上看,蜀在丧失一个大州后,就完完全全是极被动的,可以说灭亡在眼前。因为大败后给国家带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整个国家的士气上失败。

蜀汉在和吴的战争失败后,国家处于非常危险的情况。而这个时候,内乱和外敌同时来,那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首先做的就是和可能成为朋友的人结盟,先稳定外局,在慢慢收拾内乱,然而蜀汉就是这样做的和吴联盟平定了云南之乱,使国家安定了。但这些并不够,中国的形势是中原已经安定,百姓开始忘记汉朝了。所以从政治上一定要北伐,而从军事上,诸葛亮的北伐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军事的骨干,将领都是打出来的,不是看兵书看出来的。而且如果诸葛亮不北伐,魏也会利用蜀汉的疲惫来伐蜀。好以上说的是诸葛亮在政治和军事上从入主益州后的做法和战略规划。

好再说荆州对吴的意义。兄言中线,就是我所说的中翼。在中国的古代,大军团的运动如果没有水运可以说难以想象的。先说一个小例子,诸葛亮为什么屡次出祁山陈仓?那里有一条成倒几字的运河,利于粮食和军械的运输。而从子午谷,那里是山中小路,粮食和军需基本没有办法保证大军团运输。作为中国中部的运输线,西部的汉水和长江的交汇保证了汉中和荆州的运输通畅,而长江的上游就是嘉陵江,闽江保证了蜀汉和荆州的通畅,但是由于三峡太险,所以难以成为补给线,而后来的陆逊在追击刘备到那里就停止了,重要一点就是补给的困难。蜀方看来没有意识到长江军事动脉的重要性,是因为蜀汉的重要敌人不是吴,而是魏,对魏的战争从中翼向北是宛洛,基本上平原。从西翼是陇右和长安,基本上高原,所以蜀汉的水军少,而且换个角度看,如果蜀汉大力发展水军,那吴会如何想,吴会说你是伐魏还是伐我?

本文仅是探讨三国的地理问题,交流关于一些看法,并不针对飒露紫的文章。好,再说说为什么南人不能战胜北人?

其实南人在战略上是比较被动的,中国的地理是西高,东低,北方平原和高原多,而南方的水多,河网纵横。但仔细看,把中国分为三个部分,以关中和蜀为西翼,以山西,宛洛,荆州为中翼,以幽州,冀州和江东为东翼。中国的历史就是开始从被西翼所统治的,而一般是先占领西翼,再图中翼,对东翼起压迫之势。秦,西汉,隋唐,元都是如此。而从中翼起兵的一般是先平定西翼,然后形成对东翼起压迫之势。如东汉,宋,金,明。而从东翼起兵,也是先占西翼,而后向南压迫,如北魏,清等等。从地理上看,东翼是海,基本是无处可退,只有屈服。所以明智的君主往往采用由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方式来统一中国。

让我们先回顾中国汉前的历史,看看当年战国七雄是如何在这两地方争雄的?楚以方城为城,汉水为池,西翼无忧,而秦攻略蜀地,扩地千里,成就霸业之资。并且让方城汉水之险和楚共有。而战国后期,秦先平三晋,北破燕都,挥师南下,灭楚的会战就在荆州以北的陈地进行的,最后平定天下。

在看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北进破咸阳。被封王立于蜀地,烧栈道。而招韩信后,北据关中,彭越在荆州牵制项羽于荆州。韩信北上平燕赵。刘邦荥阳拒项羽,终平定天下。
让我们看看他们间的规律,秦占领蜀地,刘邦也是,秦有关中,刘邦也是,秦统一北方(除了齐),破楚在于汉水方城之险和楚共有,刘邦也是。

而荆州之地正是天下的枢纽,北方的力量和南方的力量总是在这里交锋,以决定天下的归属。南方有荆州就可以攻击北方政权的根据地和后勤基地,而北方政权有了荆州就可以延江南下,平定楚吴。三国的晋统一天下,唐宋统一中国,后来的元宋战争都是证明了荆州的重要,元军先攻略蜀地,集中军队在中间攻击荆州的襄阳,而后延长江南下平宋。

呵呵,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相似,看了秦汉的先例,自然就能下这个结论。就是以蜀为根据地,以关中为后勤基地,出关取天下。取天下就要平定北方然后南下破楚地,攻略吴地,统一中国。(但这个只是规律,还要根据这个朝代的具体情况而进行规划)。而三国的每个国家的谋士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他们实现的途径不是相同的。

让我们从赤壁说起,先说曹操,曹操东平吕步,北灭袁绍,立汉帝于许昌。符合了秦统一中国的一个条件,就是统一了中国北方。但他西有马腾,西南有刘璋,并没有蜀地,关中地也和马腾共有。可以说他没有蜀地和关中这两个条件。但他却南下灭吴,他失败了。但他得到了荆州中南阳、章陵二郡,而失去了南郡,让长江天险让吴独有。而他转移了主攻的方向,朝着历史的规律靠近,他开始攻击马腾,巩固自己的基地,以此开始攻击汉中,从而可以得到蜀地,因为蜀地和楚地共有长江天险。但由于他的军队太疲惫了,所以没有继续攻击蜀地。

而刘备集团就是按照这个规律进行的,其实提出隆中对并不难,吴的鲁肃也提出了,而且曹操也是依照类似的规律进行的。而刘备集团占有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就具备了入蜀的基础,而诸葛亮认为当蜀地平定了后就要延高祖的轨迹去平定关中。

最有意思就是吴集团。孙权占有江夏、南郡,和鲁肃提出的“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江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痪也”,而成就帝王资本光靠有荆州是不行的(周瑜曾向孙权献计道:“今曹操新折衅,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指奋威将军孙瑜)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据操,北方可图也。)。而要去取蜀地才具备真正的帝王之资。而且得蜀地还要取关中,当取关中后,东路再北伐取山东之地(调敌军于东西机动之间)。这不是朱元璋的统一途径吗?李自成也是。蒋介石也类似。呵呵,历史就是这样相似的。

让我们依据这个规律来分析后来的三国历史,曹操和刘备一个想南下,一个必须北上,所以在汉中地苦战,关羽在荆州北进一定失败,诸葛亮固执的北伐。孙权为了成就帝王之资,不惜和蜀一战。他为什么不从吴地北进哪?其实后来有人从那里北进了,就是太平天国的李开芳,可惜失败了。为什么哪?就如吕蒙所说:“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锋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江北的铁骑太厉害了。当然东晋,南宋也从这里北伐过,但也都失败了。虽然原因不主要是这个方面,但这个方面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晋统一中国就是先平定蜀汉让长江天险和吴共有,然后兵分三路南下平吴。我们在隋灭陈也看见了类似的情景。呵呵,还有太平天国打南京。随便提一句,石达开为什么一定要入川。呵呵,原因也类似。
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这个规律可以屡次成功统一中国?难道真的这个规律是必然的吗?为什么毛泽东也是从蜀地到延安,从西到北到中到南再到西南统一中国。其实我觉的内在的规律就是地利和地理还有经济。秦汉关中富庶,蜀地偏安一方,所以地理地利都好,导致经济发达,积累了平定六国和项羽的经济基础。后来隋唐也是要定都关中,就是看中这点。而宋以蜀地为经济基地,因为中原关中破败,而以江南开发为主。但关中为蜀地屏障,所以不能丢。元千里迂回攻宋,也是先破坏蜀地经济,而后平定襄樊,进逼杭州。朱元璋的时候,江南富庶所以没有蜀地也可以平定天下,但得蜀地可以望关中,而西得关中,东得山东就对元大都形成夹攻之势。清统一就不说了,三藩之乱,吴的军队在襄樊和清对抗,在关中反复争夺,清定关中决定了吴的彻底失败。其实战争胜利的关键在经济,经济强大战争的准备就好。虽然是屡战屡败,但还可以屡败屡战,可以象刘邦一样一战而定天下。这也是中国未来强大的根本因素。

其实兵形如水,自北向南,关中不积,蜀地积少,吴地积多。呵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