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淮海战役,历史及文学、影视等都多有书写,但以讹传讹之处也不少。在此我们刊发近代史专家朱宗震先生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正确了解这段历史有所帮助。
古语说“兵凶战危”,战争总是一件危险性极大的事业。无论是
战略决策,还是战役部署,总带有一定的冒险性。即使是以石击卵的
战斗,也要计算到减少伤亡的问题。毛泽东淮海战役的决策,虽然不
如辽沈战役那样困难,但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豫东战役之后,毛泽东对战局十分乐观,积极要求各部扩大战果。
1948年7月16日,在许世友、谭震林兵团即将攻克兖州之际,毛泽东要
求许、谭不顾疲劳,以主力抢占济南机场,迅速完成攻击济南的准备。
同日得到攻克兖州的报告后又要求许谭部争取十天内外夺取济南。但
实际上华东野战军粟裕直接指挥的部队,在豫东战役中伤亡严重,加
以雨季将临,华野在历次雨季战斗中均告不利,难以继续战斗,粟裕
不能不要求休整,得到毛泽东的批准。
济南是国民党政府军坚固设防的城市,徐州有国民党政府军的强
大兵团。华东野战军能否攻克济南,并无绝对把握。但济南已被我军
孤立,即使攻击不利,也已无关大局。尽管如此,毛泽东攻击济南的
部署仍然十分慎重,指示粟裕:“整个战役应争取一个月左右打完,
但是必须准备打两个月至三个月,准备对付最困难的情况,并以此作
为一切部署和工作的主要的出发点。”因此,华野以总兵力的44%弱,
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而以总兵力的56%强,约18万人组成阻援、
打援兵团。但济南战役作为解放军一次最大规模的攻坚战斗,9月16日
晚发起攻击,仅战斗8天,即于24日晚予以攻克,进展意外地顺利。
粟裕在济南战役胜利在望的时候,即着手部署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由于攻济战局发展十分顺利,粟裕估计国民党政府军徐州北援部队事
实上已不可能继续北进,华野打援兵团也就不需要投入打援战斗,因
而可以不必休整,继续作战,而攻济部队伤亡也有限,稍加休整后也
可以连续作战。为了扩张战果,为以后南下作战创造条件,他即于9月
24日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战役目标为攻占淮阴、淮安
(两淮)及海州、连云港,所以称为淮海战役。他建议举行淮海战役
以后全军再转入休整。显然,由于济南战役原设想的作战规模大大缩
小了,华野战力有余。但两淮、海连并无国民党的精锐兵团,这一作
战计划的战斗规模有限,选择的是国民党政府军的薄弱环节,以扩张
占领区域。由于华野战力强大,可以不必休整,即能完成淮海战役的
任务。粟裕向中央军委的建议有四个可供选择方案,而淮海战役计划
是建议中作战规模最大的方案。尽管如此,军委接到建议后,对淮海
战役的作战方向表示赞成,但对战役目标仍感到不能满足。
毛泽东作为统帅,更关心全局,不使部队有任何松懈的情绪。由
毛泽东起草的军委对粟裕建议的复电,肯定了粟裕在淮海战役后再进
行休整的计划,但显然考虑到部队战斗力并未充分发挥的事实,因此,
除粟裕提出的两淮、海连战役目标之外,增加了一个超越粟裕设想目
标之外的严重任务,即“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
运河之线为目标”,而且要求粟裕于10月10日左右开始行动。他追求
的是更大的战略利益,因而对部队提出了更高更严厉的要求。
黄兵团,即黄百韬所率第七兵团,下辖三个军。黄兵团在国民党
政府军中虽不是一个最精锐的兵团,但黄敢于死战,很有战斗力。黄
兵团是国民党政府军徐州剿总所属的四个兵团之一,徐州是国民党政
府的首都南京的屏障,攻击黄兵团,必然要遭到徐州各兵团的反击,
非常可能发展为南线的战略决战。所以,粟裕自己提出的是一个一般
性的、为以后的大战作准备的战斗任务,而毛泽东给他的确是一个战
略性的严重的硬任务,毛泽东把粟裕的攻城略地的战斗改变成歼灭敌
有生力量的战斗,把淮海战役在事实上改变成了“歼黄”战役。因此,
9月25日中央军委的指示和9月24日粟裕的建议,战役性质有着根本性
的区别。毛泽东很快意识到这一任务的严重性,在9月28日对华野的指
示中指出:“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
可能要大。”对于毛泽东提出的任务,华野如不进行休整,进行充分
的准备,显然是很难完成的。为此,毛泽东指示前线将领要进行充分
的准备,并机动地推迟了出动的时间。军委于9月底又改变了原先不休
整的计划,指示华东部队休整20天左右。
要说服部队接受毛泽东提出的战役计划,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需要做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具体的军事上的权衡。华野并没有立即
接受毛泽东提出的战役计划。中共华野前线委员会于10月5日起在曲阜
举行了为期20天的扩大会议,在会上对中央军委提出的严重任务,进
行了多次反复的研究。部队要执行毛泽东的战役计划,对前线部队来
说,要克服巨大的困难,做出严重的牺牲。为此,直至9日晚各纵队主
要干部会议后,才放弃了在华野原淮海战役方案基础上提出的两个方
案,下决心采纳第三方案,即中央军委提出的方案,首先分割包围歼
灭黄百韬兵团,并于12日上报军委。中央军委和华野将领就作战部署
进行了反复磋商,至14日,华野司令部召开第二次作战会议,研究确
定了具体作战部署,决定于11月5日开始攻击,并于15日上报军委,
17日即得到军委的批准。这一时间距离原来毛泽东要求的出动时间,
整整推迟了一个月。至此,解放军完成了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主要目
标的淮海战役的决策。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战斗最激烈的战役。1948年11月4日,粟
裕发布了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命令“各部统于六日黄昏由
现地开进”,“定于本月八日晚统一发起战斗”。而这时,蒋介石的
精力为辽沈战役所牵制,无法充分考虑南线的作战计划,国民党政府
军在徐州一线犹豫不决,直到11月5日才决定黄百韬兵团向徐州撤退。
华东野战军各部5日间正向前进位置运动,6日晚开进接敌。黄百韬兵
团正好于7日凌晨起离开既设阵地,侧敌运动。由于晚了一天的行程,
黄百韬兵团与驻八义集的李弥兵团,也未能靠拢,以便团集一起撤退。
黄兵团这样的态势,正好是最容易受到割裂攻击的态势。国民党政府
军统帅部不明敌情,指挥凌乱,导致了严重的军事后果。尽管如此,
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战斗,仍然打得十分艰苦,前线部队因为伤亡
太大,且局限于战场一隅,对继续战斗一度有所犹豫,直到传达了中
央军委准备伤亡十万人的指示后,才不惜一切牺牲,坚持战斗,直到
胜利。如果黄百韬兵团没有撤退,或提前一天撤退,与李弥兵团会师,
团集一起,那么,淮海战役将进行得更加艰苦。由此可见,毛泽东以
其雄伟的胆略和坚毅的魄力,才能作出淮海战役的英明决策,胜利的
得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