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星期日

罗马式的军队——马超军团

转载:罗马式的军队——马超军团 

这只是一个假说,一个传奇,一个也许永远无法证明的歌德巴赫。  
    让我们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在中国西部的西凉高地上,正活跃着一支剽悍的军团,他的首领就是后来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马超。他的军队战法与中 原军队迥然不同,甚至与同为西凉军系的董卓也颇有差异。董卓军重骑兵,而马超军以步兵居多,这与演义里和大家通常对马超部队的认识有些不同。但是它的战斗 力却往往在剽悍的西凉骑兵之上,这和他的独特作战方法有很大关系。而这种独特的作战方法,又仿佛昭示着马超军团和同一时代称霸欧洲的罗马军队,存在一种潜 在的关系。

且看马超军团的独特之处!
    第一,鱼鲡军阵,马超的军阵与众不同,冲击前要用巨大橹盾做简易城池(参见《三国志》),前军是密集的盾牌兵,其盾牌(称为“橹盾”)的强度和重量都远超 一般军队,对弓箭防护极佳。其部队作战队形是摆成一个个方阵,摆成阵型以后可以互相掩护,错落有致。使曹军赖以取胜的骑兵只能在边缘掠杀,目标很大的骑兵 还要随时遭到标枪的袭击。马超的骑兵全是轻骑,配置与步兵分开,不作为主力,而是作为奇袭队使用,从步兵阵中突然杀出,才能有一举突袭曹军指挥部的精彩战 例。这样的军阵,正类似于古罗马前期使用极为广泛的希腊密集军阵。


    第二,标枪长弓。汉法严格禁止十石以上弩出关,马超军团不尚弩而尚弓,对抗曹军要倚仗长标铁槊,且以脱手长标为特色,多用铁槊,注意是铁槊而不是中原惯用 的马戟(参见《三国志》),他们放弃了戟的啄、钩、砍三种功能而单取其强大穿透力,正是利于投掷。尽管西凉冶炼业不发达,但是羌人有用铜的习惯,含铅量高 的青铜(渐渐淘汰但是高产量的兵器材料)正是制作标枪头的材料。对于密集的曹军往往产生一标连伤数人的杀伤效果(袁阔成的评书曾经吸取过这一点:西凉小校 的飞标带撒手,嗖,可怜曹兵,一标能穿三四个,象扎蛤蟆一样。)这种脱手飞标颇为类似古罗马的投枪,确切的说,就是斯巴达克斯和罗马军团在台斯拉河畔死战 时使用的兵器。它的自重大,杀伤力强,对于当时甲胄简陋的轻装军队(对于弓箭有一定防御性)攻击力远胜弓弩。当时的战斗,连中数箭死战不退的场面时有所 见,中标枪者则立即失去战斗力。比之现代,就是枪榴弹与步枪子弹的区别。难怪曹军望风披靡。  
    其他,马超军队带有古罗马军队影子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瑕萌关之战的主将压阵徐徐退去,正是古罗马军队交错掩护撤退的绝技,广抚西凉时期,马超的军队以此 不止挫败过多少次蛮族的袭击,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不免赞不绝口。西凉军队的编制为部,比如韩遂部下为八部,一部约5000名战士,正是和古罗马军团的编制 相符。以此计算,渭南之战马韩联军总人数在7-8万之间,也与历史比较相符。
    那么,马超的军队怎么会出现古罗马军团的影子呢?  
    谈到马超军团的古罗马化,要从斯巴达克斯大起义开始了。这起波澜壮阔的大起义以军事天才斯巴达克斯的战死失败而告终。Z压斯巴达克斯的就是以富有和贪婪而 著称的古罗马前三雄之一,西西里总督克拉苏。前三雄的时代,安东尼和庞培虎视眈眈,老谋深算的克拉苏深知渔翁得利的三味,所以没有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而 是率军出征东方,准备通过征服所谓的蛮族获得威望,兵源并等待安、庞两败俱伤的机会。
    克拉苏可算机智,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身经百战的罗马军团却在和东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大败亏输。这是一场罗马军队所完全不熟悉的战争,和飘忽剽悍的东方骑兵相 比,罗马军团更需要依赖大量的专业的物资实施作战,例如甲胄,武器,粮草等等,深入中亚草原的罗马军团显得脆弱而迟钝,尽管如此,自负的克拉苏认为罗马军 团依靠坚毅的精神和纪律性必将取胜。他显然低估了东方游牧民族视死如归又熟悉武器的特点(中国对匈奴也是一样)。结果,在帕提亚草原的混战中,克拉苏和波 斯的名王居鲁士一样惨败身死。但克拉苏的部下并没有全军覆灭,他部下的第二军,第三军残部(罗马军制军团组成军),败回罗马,而第一军的部队被割断,只好 向东方前进,它的统帅是克拉苏的儿子普布利乌斯。这支远离祖国的军队流浪东方,辗转之后一度成为匈奴的雇佣军,人数大6000。在汉征匈奴的战役中,匈奴 军战败,这支善于摆鱼鳞阵的军队战败被俘。当时的汉政F相当开明,在西域都护陈汤和甘延寿的要求下,对这支文化迥异的军队给予了极为宽大的处理。汉政F允 许该军自行筑城驻扎,并为大汉保卫边防,相当于西方保护国的地位。罗马人在河西走廊西端建立的自己的城市,名叫骊靬。(这些在我的一篇文章里有描述)。这 里,正是后来马超属地的中心地带。八十年代曾经在骊靬旧城出土了若干与罗马驻军有关的文物,包括将军法场的高大立柱,青铜的短剑等。当时的河西走廊水草丰 美,罗马人能够很好的生息,骊靬曾经参加过班超征西域的多次战役,可以想象其严谨的战斗风格和独特的战法与散漫的其他半开化民族形成了鲜明的照。并且将其 军事风格逐步渗透到了以西域都护府为主的汉军之中。时至今日,仍有一小部分罗马后裔生活在当地一个名叫者来寨的小村落中。 
    随着气候变迁,民族融合和汉末边防制度的崩坏,骊靬大约在公元2世纪废城,其人民星散,不过根据后来十六国的历史来看,可能还有一部分西迁孓遗下来,不要 小看这6000人,徐福的三千人登陆日本,就使日本近畿地区人口在神武时代(日本人称徐福年号)身高骤增20厘米。这样一个种族集团在局部让对于人种也可 以产生影响,更何况军事思想了。 
    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实际以凉州东部的东汉正规边防军为主,加上少数民族的骑兵,所以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 动,这在当时极为出众,并且发展成了中原(后来的魏国)军队的主要风格。而马超的军队则不然,他依靠的主要是凉州西部的世袭土豪,与西域等靠近西方文化的 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了董卓和李郭之乱,西凉的汉族军事人才大部东迁,内地的影响减弱,已经不存在建立一支传统东方军队的指导力量。所以在马超建 立军队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当地化的西方军人后裔。马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恐怕不只是西域少数民族。也吸收了他们的作战方法,而古罗马的军事思想,也是这 支武装最可仰赖的正规军队作战方法。可以说从建军思想上,董卓军队是一枝重视力量型的军队,而马超的军队,是一支重视技术型的军队。
    马超军队,也的确具备使用这样作战方法的本钱。西凉健儿是当时身体最好的中国军人,也只有他们,才能够有效的使用需要极大膂力的标枪。马超军的盾牌,名为 “橹”,实际上就是斯巴达希腊式盾牌的翻版,这种盾牌高度达到1.7米,宽度80公分,除了前进的时候,兵士基本都是把盾牌立在地上作战,如同一座工事。 推进时则如浮动的城池,弓箭根本拿他们没办法。曹军大概在中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军队,极不适应,所以一交手就连连失利。但是马超军队轻视射术的结果就是许 褚保护曹操跳水的时候,没有有力的远距离攻击兵器。他们的轻便弓箭无法置曹操于死地。如果再近一点,老曹早就让标枪扎成刺猬了。这样一支军队打击周边那些 散漫的少数民族当然不在话下,难怪马超被羌族尊为神威天将军。
    马超军队独特的风格问题,其实史界早有论点,可是一直存在争论,连当年绘制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时候都有人提出马超的军队应该按照欧式画法,这当然是不能为当 时的局势所接受的。但这个意见却留下了一点尾巴,如果您仔细看连环画中马超的画像,你会发现他的盔甲和绝大多数将领都有点不同,如果您再比较一下伊利亚特 里阿喀琉斯和安东尼的盔甲,就会发现,那里面原来暗藏着古希腊罗马甲胄的影子。  
    那么,马超军团的悲剧命运又是怎样决定的?曹操为什么听到马超增兵就哈哈大笑?谈马超军团的覆灭,真有英雄末路的感慨。一般评述马超对曹操未占上风,这是 事实,但想想假如现在甘肃省和全国对抗,打个平手这战斗力谁强也就很容易评价了。马超军团的消失也使西方军事思想对中国的第一次影响几乎殆尽,虽然,在十 六国时代,沮渠、蒙逊和苻登也曾经延续了它的尾声和辉煌,但是时代变迁,罗马军阵在那个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已经日薄西山了。古罗马的军阵是欧洲特 殊地理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在欧洲大地,它几乎战无不胜,而在中国这个完全不同的战场下,它的弱点也就暴露无遗。且比较一下欧洲和东亚腹地之不同。欧洲并 非一片开阔的平原,它的主要地貌是丘陵,河流和道路镶嵌其间,即便是平原地带,也存在大片的森林,这样的地理,对骑兵的机动有相当大的限制(记得片中墨西 提斯一一剑砍在树上的镜头),战斗主要是在城池之下或道路要冲发生,事实上它的地理和当时中国的西安一带是比较相似的。所谓八水绕长安,而黄土高原的水土 流失和切割也刚刚开始。不过中国的大部分战场,并不适合这样的军团,潼关以东和以北是大片的平原和草原,在这个中国主要的边防地带,宽阔的战线使机动成为 重要的要求,道路并不规范,河流稀少,辽阔而没有遮蔽的戈壁,草原是战斗的主要场所,这正是骑兵驰骋的良好地域,要想歼灭少数民族的骑兵,也就是汉民族的 主要敌人,必须比敌人更快,更早的发现敌人,并能更快的集中优势兵力(汉族军队在个人战斗能力上逊于游牧民族),这是汉朝从征伐匈奴中得到的建军经验(武 帝时期卫青的骑兵部队就是典型代表)。古罗马军队的机动性是非常出色的。但这是以其背靠地中海为背景的,古罗马的大规模军队调动每每通过海上实现,比如征 服迦太基,屋大维-安东尼之战等等。罗马步兵的机动,标准是一天40英里,对比曹操追击刘备一昼夜行军500华里,这个区别就太大了。马超背后可没有这样 的一个巨大的内湖,因此无法弥补其机动力不足的缺点。这也就此决定了马超军团的军事模式难以在中国军事思想中产生重要影响。南方,是险峻的汉中,益州等秦 垅山岳地带,也是渭水之战后到投靠蜀汉前马超军团转战的主要地域,这些地区,道路崎岖,地理复杂,作战时马超军根本无法展开所谓鱼鳞阵式的罗马军阵。这些 让它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马超军和罗马军面临的对手也不同,曹魏骑兵和欧洲骑兵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第一,曹军纪律性很强,而欧洲的蛮族骑兵,我的理解,大概就和乌丸骑兵差不多,遇到正规的军就难抵挡。
    第二,孙恭恂教授认为当时曹军已经装备了马蹬,别小瞧这个小玩意儿,西方的骑兵当时可都是骑在光背马上的,稍微一撞就会掉下来,所以只能打奇袭。中国出土 马蹬最早的是西晋,制式已相当完备。考虑到西晋仅延续了28年,虽然没有有力的出土文物,三国时期已经使用马蹬似乎是可以商榷的。再提曹军一日一夜追击 500里,如果没有马蹬,大概这些骑兵半路上就全都掉下来,也不用打了。马蹬的使用使骑兵控马和战斗能力大幅提高,古罗马军阵中仅仅把骑兵作为步兵的补 充,这实际上已经落后。
    第三,曹军的武器与欧洲军队也不一样,在对抗西凉军队初期失利的情况下,曹军中的意见是虽然马超的标枪厉害,但也不难对付,就是采用强弓硬弩,这里的关键 是弩!帕提亚大败克拉苏也是用弓箭,但他们使用的是有名的斯基泰弓,中国人根本用不了,种弓尺寸不大,但弓弦崩的极紧,有近距离射穿一头野牛的记录,开这 样的硬弓是中原兵士体质所无法承受的。面对马超,曹军的应对思想和帕提亚人一样,就是用远射程武器对付移动迟缓的对手,但采用的武器主要是弩,这种高超的 技术是怕提亚人无法掌握的。而射击更准,更远,更有穿透力。但弩箭比较笨重,所以一般都是依据工事使用。看到曹操为什么对无法筑城那么焦急了吗?他的兵扛 着弩在野地里是打不过马超的。一旦曹操有了冰水筑城的绝招,马超就再也无法赶走他了。西凉军队的优点在于依城野战。攻坚就不在行。古罗马军队攻坚采用的是 笨重的月牙形破城椎,即便在罗马军中也只有森布里或日耳曼的大力士才能使用,马超军中哪里去找日耳曼人?而中国的筑城技术和防守技巧远胜欧洲,那时欧洲的 城池如加普亚,城墙的厚度比北京大户人家的院墙好不了多少。具体到马超和曹操的对决,曹操采用的是消耗战术。西凉马氏军队如果类似罗马军,对后勤依赖一定 很重,比如标枪射出去就不能再用了(枪头会折断以免对手拾起来反击),步兵也不方便象骑兵那样到周围劫掠。另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退却中如果是有秩 序的缓缓后退,依靠相互掩护很难击破,如果是溃败,就会一败不可收拾。马超军引以为豪的斯巴达式盾牌,快速撤退的时候无法带走,只有丢弃。(斯巴达的谚 语:带着我的盾凯旋或者躺在它上面回来。既表示尚武精神,也极言盾牌之巨大),没有了盾牌,机动性又差,只有被包饺子了。这就是马超一仗大败后被曹操紧紧 追击,最后只剩几十骑的原因。
    第四,天才军事家曹操,称呼曹操天才军事家是不过分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听到马超增兵他的哈哈大笑.这就要涉及马超军团的另一个缺点。曹操和马超作战,不 怕对手人多,你再多还能多过我去?可怕的是马军精锐核心部队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有很大部分来源于它的纪律性和分工明确的职业士兵,这是马氏集团横行西凉 多年的结晶。这也是罗马军团能够战胜许多勇敢而又熟悉武器的民族之根本原因。马超的援军,基本都是羌胡等与马超结盟的少数民族武装,虽然勇敢(“果于触 突,以战死为吉利。”)但是战法与马超的正规军南辕北辙。罗马对同盟军有相当谨慎的认识,认为由于语言、战斗方法等的差异,对同盟军的作用不能给以过高估 计。为此,古罗马军队专门设有同盟军营地(营区的东南),供其驻扎,不得与正规部队混合。而马超显然没有这种经验,他的同盟军真正是亲如一家,而且首先要 补充战斗中受到损失的军团。这些豪迈勇敢,但是对战斗方法、专业武器都不熟悉又缺乏战斗纪律的战士是无法很快融合进严格的军阵中的,其结果就是军阵丧失了 原有的协调,战斗力反而下降。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人多力量大和斯巴达式的精兵政策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马超的增兵,实际无补于对于曹操的军事劣势,反而为 曹操消灭马超军团创造了破绽和条件。曹操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的笑恐怕不只是为了省却长途跋涉。对于援军的态度,也反映了马超在军事素养上还是逊曹操 一筹。
    总结一下,马超的失利原因主要是:攻坚能力弱,后勤压力大,机动不足,退却中战术落后,缺乏远程武器,战斗过程中部队质量下降,曹军战斗力超出预料,而且曹军有一个出色的统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